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62541
大小:72.9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3
《参赛_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教学设计_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参赛_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内容2、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结果和失败的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背景、过程、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情境法:提供史料,营造历史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2、问题探究法:(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2)苏联解体的原因及为中国改革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社会主
2、义道路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变化、需要实践的过程,必须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2、使学生认识到,苏联的解体是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影响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3. 教学用具幻灯片。图片。4. 标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
3、企业的积极性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问题情境1:赫鲁晓夫为何要改革?(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材料一、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材料二、国民经济比例情况(1)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停滞不前。(2)导致苏联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症结是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师:上述材料告诉我们,1913~1950年的苏联经济发展并不健康,其症结在于“斯大林模式”。要改变这一状况,该怎么办呢?生:只有改革“斯大林模式”,别无他策。师:看来改革不可避免,第一个站出来担此大任的人是雄心勃勃的赫鲁晓夫。1、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此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
5、,忽视农业,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到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十月革命前的水平,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等,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阅读课本P98历史纵横)(3)、苏共二十大(1956 “秘密报告”)2、内容3、结果:收效甚微,失败。原因何在?失败原因:(1)对于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提出的战略目标(建成共产主义)超越实际(2)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
6、配套措施跟进,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指导思想),带有很大的盲动性。(3)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个人作风急噪,反复无常)(4)根本原因: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小修小补)问题情境2: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4、评价(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苏联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促进生产的发展,1954-1958年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到60年代初
7、,耕地、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均已实现全面机械化。(2)、局限: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缺乏深思熟虑,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总之,赫鲁晓夫改革未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改革成效甚微,赫鲁晓夫也因此黯然下台。但苏联的改革没有就此终止,仍在继续推行。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执政
8、,为克服赫鲁晓夫改革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了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问题情境3:勃列日涅夫是如何改革的呢?结果如何?1、内容:(1)、管理体制: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坚持计划管理前提,扩大国企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工业(重点):重工业——军事工业2、结果:(1)军事实力匹敌美国(2)最终失败(原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