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上册古诗望天门山教学案例

三级上册古诗望天门山教学案例

ID:3152461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20

三级上册古诗望天门山教学案例_第1页
三级上册古诗望天门山教学案例_第2页
三级上册古诗望天门山教学案例_第3页
三级上册古诗望天门山教学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级上册古诗望天门山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年级上册古诗《望天门山》教学案例番禺区钟村镇中心小学陈堞影【教材理解】《望天门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25岁时写下的千古佳作。李白的诗风一向想象雄奇,语言大胆夸张。本诗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描绘了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诗中用词精准,四个动词“开”“回”“出”“来”写出了四个壮丽的画面: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一个“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次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水波回旋,反过来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此时“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2、”在这雄奇的山水中穿过,更给人开阔壮美之感。【教学目标】(一)学会诗中新词,会写“断、楚、孤、帆”等字,能背诵、默写本诗。(二)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感悟诗歌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三)指导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一般古诗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古诗。  难点:感悟古诗描绘的美的意境。【课前准备】(一)教师准备:诗人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二)学生准备:背诵一些李白的诗歌。【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揭示本节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及诗人名:望天门山唐李白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3.简介李白。[教后评析:任何新知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

3、基础上的。课的伊始,让学生背李白的名诗,一是为新学古诗作铺垫,二是给学生树信心,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热情。孩子们已学过李白的多首名诗,再加上课前布置了准备,我特意请了平时成绩不太好,学习不太主动的学生回答,学生能顺利作答,学习的自信和热情都来了。](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感知大意。1.从题入手,了解诗歌大意:师:读了诗题,你知道这首诗要写什么?(学生可能会答:天门山的美景或李白游天门山等。)指导读诗题:望\天门山2.自学古诗,初步感知提示学习方法:★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借助注释,串讲诗句意思。

4、★同桌交流。3.集体检查交流,把诗句读准、读通。(多种形式读)(三)品读、理解、悟情。1.以学生自主汇报形式,串讲诗意:师:刚才大家通过看图和注释,读懂了哪句诗或哪个词?2.结合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指导理解。(1)了解山的雄奇:出示天门山图,观察说话: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像  (一扇门);天门一词可看出山很  (高、险……)。(2)感受水的壮阔:师:诗人李白大胆想象天门山本为一体,是被长江水从中冲断分开了。你能感受这江水是怎样的水?(浩瀚、汹涌、澎湃……)诗人哪些词最能体现出来?(品味“开”和“回”)(3)品味“出”的灵巧:诗人在哪儿“望”天门山?(“日边来”的“孤帆”上。)诗人看到

5、的山是怎样的形态?因孤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山逐渐扑入眼帘,愈显清晰;一个“出”把本来静态的山赋予动态的美。3.多种形式诵读全读,感悟诗情个别读,男女赛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诵读。[教后评析:这两部分是整节课的重点所在,设计分三步走:第一步读通、读准古诗,第二步是读懂、理解诗意,第三步是读好、悟诗情。学生已有两年学习古诗的经验,多少掌握了一点方法,上三年级了,我自己设想应该放手让学生试试了,于是设计了以上自学(实际也是合作学习)的环节。虽然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还不太高,但在教师的方法引导以及同伴的帮助下,能做到有所收获,效果还是叫人满意的。今后应多想想怎样指导使教学活动更有效。](四)拓展积累。

6、1.背诵默写古诗。2.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读——读准、读通;看——插图、注释;想——词意、句意;说——诗意、作者情感。3.拓展阅读: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五)板书设计。爱大自然爱祖国望天门山爱大自然爱祖国        山 雄奇             水 壮阔(六)作业布置(一)背诵默写古诗。(二)再找找李白的其它诗读读。[教后评析:学习最终的目的不是学会一个知识,是学会一类知识。这里的设计意图是希望运用学习迁移的方法,巩固已习得的方法,提高能力。可惜的是课堂时间安排不够科学,未能有更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训练,今后当注意课

7、堂调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