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主体地位 打造高效课堂

突出主体地位 打造高效课堂

ID:31518203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突出主体地位  打造高效课堂_第1页
突出主体地位  打造高效课堂_第2页
突出主体地位  打造高效课堂_第3页
突出主体地位  打造高效课堂_第4页
突出主体地位  打造高效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突出主体地位 打造高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突出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基于此,文章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0-0071-02  教学现状:以例题讲解为例,基本的做法是,先出示相关例题,接着教师读题、分析,为学生指出解题关键及解题技巧,最后由教师给出具体的解

2、法。  教学诊断: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教学过程并没有任何疏漏,然而这种做法的弊端非常明显:学生如果基础差或者反应慢,就难以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即使是成绩优异或者反应快的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主体性不能得到体现,更不用谈创新。5  教学药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治疗详细使用说明书:中国中医治疗有“望闻问切”四字诀,本文也稍加借鉴,也以“望

3、闻问切”来趣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一、望――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内驱力”  望――就是看,笔者延伸为也有渴望之意。即学生对数学课堂有渴望之欲,对教学有渴求之望。怎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有效的办法。所以,要求教师首先应当努力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选择多元化的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融入更新鲜的内容,从而为课堂增加悬念,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时,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如下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4、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学生看到这段动画时都开怀大笑,这时笔者提出问题:“在数学王国中,有一种小数和这个动画故事一样,同学们有兴趣吗?”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想。”营造这样的情境后再进行实际教学,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很好地激发了出来。实践证明,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才能得到保证。  二、闻――借鉴已有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闻――5就是嗅,笔者延伸为关心身边的事情,关注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数学课堂不是孤立的,而是完全融合于生活之中,所以要引导学生多走进生活,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

5、发展特征来开展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设计具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从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感受和理解数学。  比如,笔者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先提出问题:“老师要送侄儿一份生日礼物,选择了几条金鱼,那么大家说鱼缸的形状一般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答说:“长方体或正方体。”笔者再顺势提问:“既然选择了形状,那么我们还应当考虑一些什么问题呢?”学生答道:“鱼缸的大小,鱼缸的占地面积,需要多少材料。”教师总结道:“大家说得很棒,下面老师也提几个问题请大家踊跃思考。”  要做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鱼缸。  问题1:鱼缸需要用到多

6、少平方分米玻璃?(表面积)  问题2:把鱼缸放在桌面上,占的面积是多大?(底面积)  问题3:鱼缸可以装多少升水?(容积)  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纷纷开始设计讨论,最终得出答案。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能够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及容积等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而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多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经验,同时也让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很好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三、问――培养创新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问――就是提出问题。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思维的培养

7、属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够让他们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5  小学分数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比如,数量关系的复杂性,“单位1”常常无法直接找出,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非常隐蔽等。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这些相对复杂的题型,就必须要让学生找出更新、更有趣的解题思维。此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其一是通过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来得出等量关系;其二是借助常见的数量关系来进行寻找。前一种方法指的是让学生快速寻找题目中的“单位1”。如,一片森林中有白杨与柳树,白杨数量为柳树的1/3,已知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