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755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顺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总体要求,中职德育课程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受教者对中职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系统分析,阐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运用案例教学法方式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进而提高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中职德育课程的有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德育课程;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29-01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
2、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案例由学生参与讨论,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溯本求源,案例教学法源自于古希腊。在19世纪中期,哈弗大学法学院得以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学科得以广泛应有,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并不常见。笔者通过以下论述阐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5 德育课程作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中坚力量,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认知程度,对中职
3、受教者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观、政治观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激发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中职课程体系设计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激发受教者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以案例为基本媒介,通过案例的现象究其本质,探究案例中隐喻的道德观念与道德问题。教学案例可以引出学生对若干德育观念的思考与探究。在案例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存在不是某一单一德育教育问题的承载者,而是众多德育教育中的棘手问题的载体。在德育教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发生的特征进行探究
4、与分析,联系自身知识基础和生活环境,对案例中若干道德现象斟酌分析,引发对一系列道德问题的深思。受教者根据其自身特点与经历以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多维度的形成对案例中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每一个受教者对生活的实践与体会不尽相同,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迸发出不同的行为特点,甚至引发针对道德问题的激烈讨论,从未碰撞出思想层面的火花。极大程度的增强受教者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提升受教者对道德认知的程度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相比普通高中受教者而言,中职受教者有着其特殊性,即中职受教者毕业后面临的是社会、工作,而不再
5、是继续教育。所以中职学生在接受中职德育课程中形成的对道德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建立的价值观体系,对其职业生涯建设、世界观、道德水平的形成的影响是直接的,甚至是“终极的”5。基于这一根源,中职教育不仅需要对受教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负责,对其道德水平建设,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亦要采取重要措施。中职德育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案例”源自于真实社会,具有独特性和真实性。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施教者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作为教学案例,中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案例中体现出的道德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德育论点,提升学生对道德认知的
6、程度。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的研究 1、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原则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起着重要意义。但是,并不意味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若想在案例教学法施教的过程中体现其全部优势与教学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施教者引导与受教者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案例教学法要求,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但是由于德育教育必然是由“不知”到“知之”过程的转变,所以如果缺少施教者的指导,最终结论的形成未必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
7、法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原则[1]。5 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的原则。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为确保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中顺利应用,必须保证案例的真实性、热点性,所以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打破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使中职教育的德育课堂变得生动、丰富[2]。 2、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注意事项的研究 第一,注重学生参与性,课堂趣味性。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
8、的前提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学的广大施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课程设置上要更具备参与性,趣味性;案例的选取上要具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