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希望感与共情对宽恕行为的影响

中学生希望感与共情对宽恕行为的影响

ID:31516634

大小:11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2

中学生希望感与共情对宽恕行为的影响_第1页
中学生希望感与共情对宽恕行为的影响_第2页
中学生希望感与共情对宽恕行为的影响_第3页
中学生希望感与共情对宽恕行为的影响_第4页
中学生希望感与共情对宽恕行为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希望感与共情对宽恕行为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生希望感与共情对宽恕行为的影响  摘要本文采用希望量表、共情量表与宽恕行为量表对68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希望感与共情对中学生宽恕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希望感在性别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但自我宽恕与宽恕他人在性别上的得分却存在显著差异;希望感、共情与宽恕行为在生源地上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希望感与共情、自我宽恕与宽恕他人均呈显著正相关;共情与自我宽恕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宽恕他人呈显著正相关;共情在希望感与自我宽恕、宽恕他人之间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希望感共情宽恕行为  Snyder认为,希望感是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1

2、]。以往研究者认为希望感与解决问题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如:宽恕)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如:报复)呈显著负相关[2]。Mauger等人在其研究中首先将宽恕分为自我宽恕与宽恕他人[3]。自我宽恕是指当自己是侵犯者时,发生于自己内部的、对待自己的动机由报复转向善待的变化[4]。以往研究还发现希望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5];而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情感又是影响宽恕的一个重要因素[6]。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在希望与宽恕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10  共情是分享和理解他人感受,并对他人的处境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7]。以往有研究认为,高共情者比低共情

3、者有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8]。因此,当个体的希望水平较高时,高共情者可能会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自我宽恕与宽恕他人)来解决问题。然而,共情也可能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高共情者由于过多地思考他人的痛苦和处境,因此会给身心带来不适体验[6],这可能与高共情者具有较强的情绪易感性有关[8]。由此我们推测当个体的希望水平较低时,低共情者则可能会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自我宽恕与宽恕他人)。与此同时,随着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的积极心理特性的研究,希望感日益受到了心理学家的重视;然而希望的相关研究虽然在国外受到重视,在国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4、9],尤其是对于升学压力较大的中学生。虽然目前研究者对宽恕的研究已做了大量工作,但却较少关注中学生宽恕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学生希望、共情现状以及对宽恕行为的预测力,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希望、共情与宽恕行为的关系,并为促进中学生宽恕行为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四川省达州市3所中学的450名中学生,有效被试为440名,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8%。其中男生210人(48%),女生230人(52%);农村学生225人,城镇学生215人;初中生198人,高中生242人。  2.研究工具  (1)

5、希望量表  采用Snyder等人编制的希望量表,共由8个题目构成[10]。其中4个测量路径思维、4个测量意愿动力,采用4点计分,分值越高,表明希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α10系数为0.78,路径思维和意愿动力的Cronbach系数分别为0.76、0.74。  (2)共情量表  采用Davis等人的人际反应指数问卷(IRI),共包括共情关注、观点采择、幻想和个人忧伤四个分量表,其中情绪共情包括共情关注和个人忧伤,认知共情包括观点采择和幻想[11]。每个分量表各包括7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本次测量

6、中共情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9,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5、0.76。  (3)宽恕行为量表  采用Hearland等人的宽恕量表,由宽恕他人和自我宽恕两个维度构成,包括24个项目,宽恕自己和宽恕他人分维度各包括12道题目,采用7级评分(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越容易宽恕他人和宽恕自己[12]。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宽恕他人和自我宽恕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和0.81。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t检验、中介模型构建。  二、研究结果  1.中学生希望

7、感与宽恕行为的现状  通过对中学生希望感和宽恕的总分及其各维度的描述统计分析以及差异性检验,发现中学生希望感、自我宽恕与宽恕他人的平均值均处于“中点”10分以上(得分范围在1~7),这或许说明中学生希望感、自我宽恕与宽恕他人水平均较高。进一步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希望感在性别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自我宽恕与宽恕他人在性别上的得分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在自我宽恕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表1)。  2.希望感与共情对宽恕行为的影响  (1)希望感、共情与宽恕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  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希望感与共情(0.16**)、

8、自我宽恕(0.22**)与宽恕他人(0.41**)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