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理念构建技工院校教学体系的思考

基于行动导向理念构建技工院校教学体系的思考

ID:31515463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基于行动导向理念构建技工院校教学体系的思考_第1页
基于行动导向理念构建技工院校教学体系的思考_第2页
基于行动导向理念构建技工院校教学体系的思考_第3页
基于行动导向理念构建技工院校教学体系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行动导向理念构建技工院校教学体系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行动导向理念构建技工院校教学体系的思考  摘要:技工教育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规模扩充,已转向内涵建设阶段。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现阶段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其主要问题就是内涵建设不足,可持续发展不足,其根本原因是技工院校教学体系的整体质量问题。笔者认为,基于行动导向理念构建技工院校教学体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行动导向技工教育教学体系  一、行动导向简介  1.行动导向内涵  行动导向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德国学者界定行动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学习者将来具备自我批判能力、懂

2、行和负责的行为。行动导向教学是一个教学原则,具有一定的特征,通过理论验证,并在不同的课堂情景中得以实现。  2.行动导向教学  以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通过将教学形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直接向间接、竞争向合作的转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内容,知行并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教学体系各要素转变方向4  技工院校原有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体系需要各要素相应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转变。教师作用从“教授”向“教练”转变。  学生地位从授

3、课对象向教学中心转变。课程内容从理论性知识向结合工作任务的实践性知识转变。教学组织从普适性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教学方法从填鸭式的传授向基于问题任务和情景的学习转变。教学环境从单一理论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教室转变。评价标准从常模参照向标准参照转变。  三、构建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基本思路  1.确立“就业导向兼顾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向  黄炎培先生早就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谋生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明确诠释了职业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主次关系,也是技工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在行动导

4、向教学理念的体现。  2.确立“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能力本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过程当中都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现状为基础,以学生将来实际工作生活的活动内容、素质要求为出发点,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强调学校与社会、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3.建立行动导向型师生关系  在行动学习前师生人格平等和谐,行动学习过程中“中心”地位不断转换,行动学习后师生能力共同提高。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是积极主动的活动者;教师处于咨询、辅助的地位,是知识与经验的提供者。4  4.

5、制订课程改革行动计划  在进行充分的社会调研、企业调研、同类院校调研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确定,制订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制订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开发以工作任务为主题的项目课程,设计学生的知识、素质结构、技能要求等。  5.提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只有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才可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通过学校文化引领、分配激励、制度要求和项目平台等措施加强教师的培训,促使师资队伍的行动导向教学水平能够加以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建设中最为关键

6、的任务。  6.完善专业实训条件  加强教学环境建设,重点是校内专业实训环境的建设,打造既符合时代潮流又满足学院教学现状的实训条件,是成熟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选择专业对口、规模合适、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7.加强组织监督管理  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建设需要健全机构、明确职责。按照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普通教师三个层次架构建设教学研究室,专业负责人负责该专业的全面建设,包括项目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管理工作;课程负责人负责有关课程的开发、建设和质量控制工作;教师按照项目课程的设计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7、4  8.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教学质量过程控制,建立质量评价方式,形成质量控制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行动导向教学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对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三大方面进行质量监控管理。  参考文献:  [1]史平,秦旭芳.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创新[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3]李悠.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J].职教通讯,2003(1

8、0).  [4]施宏开.从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看大学生就业[J].中国教育报,2006(11).  [5]黄克孝.论高职院校课程的技术性特质[J].职教通讯,2003(8).  (作者单位:云南技师学院)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