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4416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试论张载“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张载“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 摘要:张载“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道德教育与修养的理论基础、作用、目标、内容、过程及方法原则等方面问题,对宋代理学中有关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学说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对于当代教育尤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关键词:张载;知礼成性;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81-02 张载是宋代理学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创始人,北宋初期著名的理学思想家。于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曾任州云岩县令、崇文院校书等职,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学授徒,
2、著书立说。张载长期苦学苦思,获得朱熹由衷的敬佩:“横渠之学,苦心力索之功深。”其著作主要有《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语录》等,《张载集》是张载著作较全面的汇集。张载“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道德教育与修养的理论基础、作用、目标、内容、过程及方法原则等方面问题,其主要有: 一、“学以变化气质” 张载在唯物主义“气一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合一”说,他说:“阴阳者,天之气也,刚柔缓速,人之气也。生成履帱,天之道也;仁义礼智,人之道也。损益盈虚,天之理也;寿夭贵贱,人之理也。”6(《张子语录中》)这里所说的“天”,指“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3、,天与人都统一于气,人之气源于天之气,人之道源于天之道,人之理源于天之理。他把“人性”分为两个层次,即“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人性论,从而奠定了他“知礼成性”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思想的理论基础。关于“气质之性”张载指出:“气质犹人言性气,气有刚柔、缓速、清浊之气也,质,才也。气质是一物,若草木之生亦可言气质。”(《经学理窟?学大原上》)在张载看来,“气”扩散开来的状态万殊不一,故人所禀受的“气”也各有偏全,也就使“气质之性”呈现出善恶混杂的状态。“气质之性”中包含着人的生理或生存本能,如饮食男女之类,在一定限度内的存在是正当的,人人皆不可免,但如果不加节制,便
4、会累其心而丧其本“性”。张载认为,“天地之性”是人和宇宙间所有有形之物在成形以前就已先天赋予了的太虚之本然之性,是一种“久大”永恒的纯粹的至善性,是人所有善的道德品质的本源。张载明确提出气质之美恶虽是与生俱来所受的定分,但只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与修养,“学”之不懈,“变化气质”而立于“天地之性”,去其气质之恶与偏,任何人都能成“圣”成“贤”。 二、“礼以持性” 张载认为,“气质之性”向“天地之性”发展的“变化气质”过程就是“成性”的过程,而完成这一过程的主要途径是“礼以持性”或“知礼成性”。在他看来,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内容就是立于“礼以持性”、“养心”、“变化气质”,其核心是“礼
5、”。张载强调:“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凡未成性,须礼以持之,能守礼已不畔道矣。”6(《经学理窟?礼乐》)他十分重视在现实生活中倡导“以礼成性”,推行设礼、明礼、守礼。张载很注重“礼”在“成性”中的作用,他的“礼”教观念重视“礼”对人内在道德品行的提升,以达善为本。他认为“礼本天之自然”,“礼不必皆出于人,至于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经学理窟?气质》)同时,他还强调“礼之原在心”,“礼”之体是“天道”自然,而制礼、行礼等“礼”之用。他指出:“盖礼之原在心,礼者,圣人之成法也,除了礼,天下更无道矣。”张载特别强调在贯穿学“礼”、得“礼”、行“礼”等“礼
6、以持性”、“知礼成性”这个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全过程中,应首先“立于礼”,即“立本”、“立心”或“中道而立”,先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使学者先有所据守”。“学者中道而立,则有仁以弘之,无中道而立,则穷大而失其居,失其居则无地以崇其德。”(《正蒙?中正》)心有所据守,才能不违于礼,才能“崇其德”,实现“知礼成性”,“礼”立则“性成”,“性成”则“道义立”。 三、“知礼成性”的方法与途径 张载的“变化气质”、“知礼成性”与其修养功夫是紧密相关的,在此基础上,他认为道德教育与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主要有: 第一,“大其心”。所谓的“大其心”,就是以己心而合于“天道”。张载说:“心能尽性
7、,‘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检其心,‘非道弘人’也。”(《正蒙?诚明》)在他看来,以“心”统“性情”,只有“尽心”才能知“天道之性”,“心”是一个人识“性”的工具。“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6天大无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正蒙?大心》)在张载看来,即使个人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等感性认识的“见闻之知”也是非常狭隘的,极容易形成自己的“私意成见”,很影响到自身的道德修养。因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