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堂交流,促发高效学习

重视课堂交流,促发高效学习

ID:3151138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重视课堂交流,促发高效学习_第1页
重视课堂交流,促发高效学习_第2页
重视课堂交流,促发高效学习_第3页
重视课堂交流,促发高效学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视课堂交流,促发高效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视课堂交流,促发高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导学模式下的学习,更加要注重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经过小组交流的过程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促进课前自主探究的融合程度,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近数学本源,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小组合作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一、在交流中摸清学习起点  因为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学生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学习活动,而课前导学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这样的参差不齐。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材料的引导,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课前预学,课堂学习中,首先就开

2、展一次小组交流,让学生在与别人的情况对照中对自己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疑问,更牢靠地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同时也能让小组成员尽可能地将课堂关注点放到同样的问题上,找准课堂研究的起点和基点。  例如“认识倒数”的学习,我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情况,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就将“倒数”的定义摸透了:他们结合书上对倒数的描述和自己的理解,提出“倒数是表示两个乘积为1的数之间的关系”4的概念,我也非常认同。然后经过对导学练习中求倒数的几道题目的交流,所有学生都掌握了求整数和分数的倒数的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将关注点聚集到本节课想要研究的内容上,他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提出“小数有没

3、有倒数”“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等问题,并先在小组内交流。在学生的交流活动中,他们弄明白了“倒数”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求简单数的倒数的基本技能,这就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突出节约了时间,学生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进一步探索的浓厚兴趣,将关注点集中到更深入、更隐性的内容上来,这样的交流无疑是成功的,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交流中聚焦认知难点  有了预学的基础,学生的课堂学习会更充分,也有更充足的时间来聚焦认知难点。当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我们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努力说服小组成员认同自己的观点,即便是经过交流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有偏差,这样

4、宝贵的经历也会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认识百分数”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前的导学中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认识了百分数的结构,也能初步体会出百分数的意义。课堂学习时,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到了百分数的作用上,以下节录我旁听的一个小组的交流过程:  生1:百分数就是分母为100的分数,比如衣服标签上的这个“棉:50%”就表示将整件衣服分成:100份,棉占50份,所以我认为百分数也可以写成分数。  生2:那它为什么不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我觉得百分数和分数还是有不同之处的。4  生3(组长):我觉得他(生2)说得有道理,百分数跟分数还是有区别的,不然我们不会单独

5、来学习百分数。谁再来说说你同意哪种意见?  生4:我觉得百分数的意义跟分数差不多,但是用的地方不一样。你看啤酒瓶上的百分数,它的分子是小数,这和分数是不同的。我想生活中之所以经常用到百分数是为了方便比较。将所有的分数的分母统一成一百,这样这个分数的大小就一目了然。  生3:用百分数来比较确实是有好处的,不像异分母分数,还要通分或者化成小数来比较大小。  生2:我想其实百分数就相当于将普通分数通分或者化成小数了,如果分数的分母是100的因数,就可以直接化成百分数,如果不是的,先化成小数,然后移动小数点加上百分号就行了。  生4:看来直接用百分数是比较方便比较的。  ……  这组学生的交流无

6、疑是成功的,他们通过讨论,彼此启发,逐步抓住了运用百分数的优势,将百分数与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也挖掘出来,这样的交流就推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教学中像这样的情况很多,我们要相信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形成合力和凝聚力。  三、在交流中消除认知疑点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在课堂反思后,我们也可以安排学生的交流,一来可以巩固当堂知识,二来可以汇聚众人的力量来思索学习的内容还有哪些可延续之处,让学生的学习不留疑问。  例如在“用数对确定位置”4的教学中,我请学生在小组中将自己的收获说一说,并反思还有没有疑问。学生首先回顾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有学生提出“图书馆里的图书位置怎么来确定”,

7、同组学生认为现在要考虑的不是第几列第几行,而是第几列第几层。还有的学生补充,这样的方法也只能确定大致的位置,不是很精确,还可以加上第几本这个因素。这样的质疑一下子将平面上的确定位置推到了空间上,实际上这也是生活经验带给学生的财富,学生由课堂学习内容必然联想到确定图书的位置,从而必然产生疑问。可以说在这样的小组交流中学生的数学认知又前进了一大步,如果我们能适当地加以引导,学生的空间能力也会有大幅上升,对确定位置的认识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