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7324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运用分组教学提高政治课堂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运用分组教学提高政治课堂效率 【摘要】分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四个层面阐述分析:科学、合理的分组;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建立奖惩条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组教学促使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分组教学积极性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85-026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分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提高
2、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除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活情况,甚至学生的家庭状况都要了解。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在学校的全面实行,是在2014年3月,为了提高课堂效益,学校决定实行分组教学。当时请了山东省昌乐二中的田本强老师来上了一节示范课,就有关分组学习的理论依据、内容等进行了一次全校性的培训。接下来学校要求全校的班级统一按照分组教学的要求进行座位的编排,由此,分组教学在学校开始实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分组教学在学校取得了很
3、大的成效。以下是笔者在分组教学方面的几点感悟。 一、分组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解决好座位问题,即分好组6 分组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进行分组教学活动的前提。一是分组的方法。学校每个班的人数一般是50人左右。实践中笔者把全班分为三大组,一组三桌3人,前后桌两排6人为一组,这样方便讨论。但不是每个班的学生数都是9的倍数,比如笔者带的班级就有55人。笔者首先把学生分为9个小组,有一个学生单独坐,笔者安排一个高个子的学生单独坐后面,当然要取得这个学生的同意。每周调一次座位,哪个组轮换到这个学生附近,这个学生就归入哪个组,这样就解决了多
4、一个人的问题,现在笔者还是这样安排。二是分组的依据。分好学习小组,是能否进行分组学习的前提。分组时,最好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各组间微调。要注意尖子生和差生搭配,男女生搭配,性格开朗的和性格内向的搭配,某科薄弱的学生和该科擅长的学生搭配。要特别注意各组员的实力相当,使得各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种梯度化的组员构成使得学生可以在讨论时合理分配有梯度的讨论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展示自己的同时还能做到师生间的互相帮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高中生还在青春期,男女混合起来安排座位,
5、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如果出现早恋的苗头,要及时找其谈话,做好思想工作,同时要对座位进行微调,可以在组里进行微调。三是任命组长和科代表。分组的时候对组长的任命要慎重,9个组长一般要学习成绩好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来担任,最好这个学生在同学中威信也高,这样他组织本组讨论就比较顺利。接着再按成绩和能力水平,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组员(5人),并让他们自己选出每个科目的代表,高中第一个学期有9个科目,6个人中就有3个需要同时担任两个科目的代表,科代表负责担任这个科目的课时讨论的组织者。 二、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是实行分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课堂讨论问题设计的好坏是
6、影响学生能否参与到讨论中来的一个重要因素。1.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讨论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展开,所设计的讨论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2.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深入到学生小组中进行指导,学生讨论后引导他们进行展示和小结,在这过程中还要求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进行机智处理,保证课堂纪律。3.设计讨论的问题应难度适宜,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要符合学生的实践情况,也就是说设计的讨论问题既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又要有讨论的价值。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可以当堂讨论解决。但是有些问
7、题难度比较大的,要在课前提前一两天甚至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方便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可以借助参考书和教材,做好准备;也可以通过走访调查或者网络等方式来查找资料。这样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就可以避免讨论时出现跑题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效率。 比如上政治学的“战争与和平”6时,笔者就提前布置给学生去收集战争造成的危害的图片、视频,上课的时候让他们在多媒体上展示并解说,这样自然由他们自己总结出战争的危害。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全班学生都调动起来了。又比如上到有关保护环境的课时,笔者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周边存在什么环境问题,(下转第8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