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4467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2
《真实是作文的根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真名士自风流 摘要:魏晋文人崇尚山水自然审美,留下了许多吟咏山水自然的佳作。王羲之的传世作品《兰亭集序》,带有时代和个人的双重烙印,通过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考察和分析,挖掘其中体现的山水情怀和名士精神,揭示其自然审美观,并探讨了这种自然审美观的成因。 关键词:王羲之山水情怀名士精神 提及王羲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书法,作为东晋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成就无人企及,人称“书圣”。他乘醉书写的《兰亭集序》,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颠峰之作,“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国之瑰宝,当之无愧。《兰亭集序》不仅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其
2、“于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的内容,亦成为晋代玄学散文的集大成者。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兰亭集序》在描摹山水之美的同时,尽显着魏晋名士的山水情怀和名士精神。 一、《兰亭集序》中的山水情怀 南朝陶弘景曾说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不论朝代更迭,世事变迁,自然山水一直都是文人观赏与咏怀的主要对象。魏晋时期,山水游赏成为士人通达玄境的媒介。他们登山临水,唱咏清虚,寄身于山水之际,去寻找他们超脱的生活,表现自己体玄悟道的高远风度。《晋书?羊祜传》记:“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1]王羲之传中记载,王羲
3、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8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2] 细细品读《兰亭集序》中写景的文字,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3][P362] 暮春时节的江南,早己是“千里莺啼绿映红”,到处莺歌燕舞,遍地绿树红花,可谓绚烂多彩。可是王羲之的眼中却只有山、林、竹、溪、云、风而已。写山,选其高,绘竹,言其长,给人以高洁脱俗之感;描云则取其淡,写水则言其清,色调淡雅清朗,再加上明净的天空,和熙的春风,暮春三月的
4、会稽山水已了无人间的痕迹。山重林茂,竹秀水清,幽深静谧,足以滋养心灵、荡涤尘滓;竹修水激,天高云淡,清爽洁净,不正是王羲之卓然不群、高标遗世之风范? 立于兰亭,放眼四方,自然之景尽收眼底,王羲之的心是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畅快淋漓的,此时他纯净的内心已完全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兰亭景美,集会盛事,又逢良辰,真是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但面对难得的“四美俱,二难并”,他并没有把内心的喜悦之情十分强烈地表露出来,兴奋的字眼也不轻易滑落笔端,只一句“信可乐也!”就让他内心的情感轻轻淡淡
5、地流淌而出。此时,他的心畅游于自然之景中,神陶醉于自然之美中。他以怡然自得的心境描绘兰亭,以从容沉稳的笔势书写喜悦,流于笔端的情感是宁静的、淡定的;因此,活力四射的自然之景,带给人的却是内心的恬然与沉静。文字格调之淡雅,不正是作者内心从容沉稳的体现吗?正如时人对王羲之的评价――“清鉴贵要”。8 他已摆脱尘世的一切束缚,以一颗清虚恬淡的玄心,以审美的态度、平和的心境来观照兰亭的山川草木,一往情深地融入到整个宇宙自然之中,在物我冥合的心灵体验中畅神悦性,体会到人生的至乐与逍遥。于是“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6、这种暂时忘却世俗的纷争,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的心境,在他写的《兰亭诗》中亦有体现:“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也就是说他已经把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上升到了理性的角度。此外,在《答许询诗》中他还写到:“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我。”当王羲之“静照”自然时,目之所触,心之所悟,一切皆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们的兴趣已经由建功立业转为探求内心。人们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对自然的审美情趣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的自然审美意识,本质地表现为自然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因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意识的主流。随着山水意识的进一步发展,魏晋时
7、期不仅诞生了山水诗派,产生了如谢灵运这样的山水大诗人;而且“任心灵在山水中优游,也逐渐成为后世文人的一种姿态。他们一旦仕途不顺,就招邀三五好友,纵情山水,把关注的目光从现实转向个人内心。这种忘怀事务,任情山水的雅怀造就中国文化恬淡、潇洒自由的性格”[4][P161]。 二、《兰亭集序》中的名士精神 所谓文如其人,王羲之在自然山水中抒写着自己的真性情。可说是兰亭景美,羲之情真。从《兰亭集序》的笔势来看,文章开头的字形端正平和,字距、行距基本均匀,线条提按幅度不大,表达了书家的怡然与超脱。但后来的笔法纵横错落,涂涂抹抹,展示了
8、书家内心的无奈与悲凉。8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兰亭盛宴、好友欢聚,本是人生乐事,只可惜好景不常在,好友难常聚,盛会难常在,人生总是这么的不尽如人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面对这种状况,不论是“悟言于一室之内”的静者或是“放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