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165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提高传记阅读效率的可行性方法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传记阅读效率的可行性方法浅探 摘要:传记,魅力无限。它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可引发读者一系列心理效应,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本人在研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基础上,有的放矢,拟从文体特征、主要事件、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浅探提高传记阅读效率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文体特征;主要事件;写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58-01 2016年全国语文卷所有阅读题的分值总和为64分,竟可与作文媲美。因文体不同,出题方式
2、自然有所侧重,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住文体特点,增加文体意识,会提高阅读的效率,使考生在作答时游刃有余。题目因文章特点和主要内容而设,作答需要依据文本分析探讨,因此,抓住重点,读透文章,变得至关重要。传记阅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文体特征,理清文章脉络 传记选取的人物往往是政治、科研、文学等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一生的事迹无数、贡献巨大,而受文体特征和篇幅限制,作者往往在谋篇布局上做一定的取舍,因此,初读一篇传记时,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叙述特点,理清行文的脉络。首先,依据叙述的人称,明确是自传和他传。4 其
3、次,读清楚传记采用的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传记以记叙为主,但有一类传记在记叙传主事件的同时插入一些分析和评价,这类传记叫评传。 传记文体特征的表现比较明显,只要在初次阅读时,认真研读题目、时间词、段首句、出处等文章的关键语句,便能准确判定,文章的脉络便清晰显现。 二、重视主要事件,多维探究人物 传记被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是它具有教育激励功能。名人传奇的经历、巨大的贡献、坚韧的品质、矢志不渝的精神都是后人阅读时汲取的营养,而这些内容,往往是通过事件体现出来的。再读传记,需要梳理全文的主要事件,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思考。
4、 (一)读事件,要分析传主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 韩兆琦教授认为:“司马迁搜集材料是很辛苦的,但使用材料不多,他着力于突出人物的性格,写出那些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后代的传记作家沿袭了这一传统,在传记的写作上严格筛选典型事件,以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所以,阅读传记时,一定要分析事件体现的传主的思想性格、精神面貌,而这一点往往也是传记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读事件,要概括传主的主要贡献、社会价值 传记对阅读者的影响是极深远的,这是因为传主往往在历经坎坷之后取得了卓越的贡献,就像傅雷写的:“偶读尊作《贝多芬传》,读罢不禁号啕大哭
5、,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4传记设题往往围绕传主取得的成就、做出的贡献,常以概括、求因的题型加以考查。 (三)读事件,要探究传主的生活背景、现代意义 英雄与时势,二者形影相随,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生活的环境,他的行为也要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阅读一个人的事件要做到做到知人论世。但思想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经得住时代的考验,所以,传主虽已远去,但精神仍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了解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探究传主精神的现代意义,是阅读传记的目的所在,也是对考生能力的最高要求。这类内容,高考
6、往往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事实是界定传记文学的一个关键词。阅读传记时一定要依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概括主要事件,结合文本,分析传主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虽然设题的方式较灵活,如分析概括题、求因题、观点题(探究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了核心事件,审清题干、结合文本分点作答,问题便迎刃而解。 三、关注写作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赵白生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要造一个华盛顿的纪念碑,没有人会说石料无关紧要,但如果少了设计者的匠心,一堆石头是怎么也产生不了凛凛然的崇高之感。”传记作家重视对材料的搜集、对事实的尊重,但“攻心”为上,文章思
7、路要有“心”,传主要有“心”,为了形象地塑造人物形象,作者也要巧用手法,取得感人至深的阅读效果。阅读传记,需掌握常见写作手法的特点及表达效果。4 借用典故,言简意赅,意蕴无穷;环境描写,可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引用名言警句,增强文章色彩,强化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突出人物个性。不同的手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使用不同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事半功倍。 阅读的题目从文章中来,又回到文章中去,所以针对“依文设题,据文作答”的出题方式和作答原则,考生要重视文章阅读。初读依据文体特征,理清文章思路;再读抓住主要事件,分析传主精神面貌
8、;关涉到表达手法,锁定对应区域,精细研读。另外,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圈点勾画,这样,既提高阅读的效率,又可以提高作答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韩兆琦.中国传记文学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 [2]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