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明思想史的内在逻辑

探明思想史的内在逻辑

ID:31501429

大小:11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2

探明思想史的内在逻辑_第1页
探明思想史的内在逻辑_第2页
探明思想史的内在逻辑_第3页
探明思想史的内在逻辑_第4页
探明思想史的内在逻辑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明思想史的内在逻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明思想史的内在逻辑  人教版必修三中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和第四课分别是“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从教材的角度来看,其叙述逻辑是君权专制的加强以及政府吏治的败坏,致使宋明理学日趋僵化,再加上明清之际民族矛盾的激化,民间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和市民工商业者的推动,时人对理学展开了多层次的批判。在这种批判之中,儒家思想重新整合了时代的因素,对纷繁的社会问题开出了新的药方,从而衍生出一系列活跃的新儒家思想。从史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一叙事逻辑基本上沿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叙事逻辑,强调社会因素对思想演变的决定因素。这一逻辑其实并不是不能说明问题。只不过

2、,如果细细推敲一下,在这一逻辑之外,仍然会产生一系列疑问。那就是“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学”究竟是什么关系?理学在明清消失了吗?明清儒学是在抛弃了宋明理学之后的另起炉灶,抑或是对宋明理学的延续,还是在宋明理学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儒家思想本身的自我扬弃?以上问题总结成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外在的因素,思想本身的内在逻辑是什么?这一问题是相当重要的。其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思想史学理的层面,而且对中学历史教学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客观地说,我们如果要探明上文所提出来的问题,那么就必须涉及大量对阳明心学――甚至还包括程朱理学――11以及明清儒学本身思想内涵的剖析和解读

3、。笔者认为,如果不先论述理清思想史内在逻辑的必要性,那么之后所有的具体探讨将无法自洽。下面,笔者将从两个角度说明自己的观点。  1.现行课程标准的角度  现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一课的学习要点是这样叙述的:“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对于这条课程标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解。其一是“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这包含对这四位思想家生平、思想的了解。其二是“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清从王阳明到李贽,再到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内在脉络,尽

4、量将思想演变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弄清所谓“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的应有之义。  2.高考评价的角度  中学教学虽然并不完全为了高考评价,但其最终一定指向它。因此,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立意的设定也不能忽略高考的理念和要求。通过查阅近三年来江苏省历史高考考试说明,发现本省高考关于本课的要求没有发生改变。从2014年至今,要求都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细细琢磨一下,考试要求背后所蕴含的空间完全大于课程标准。考试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也更具有张力,“理解”“认识”和“运用”诸如此类的较高层

5、次能力均进入了命题者的视野。相对于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全国卷考试说明对本课的考查要求更高。近三年来,要求均是“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这样一来,全国卷命题者的操作空间更大。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命题者对思想史的考查也越来越深化。11  例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

6、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例2:(2015?江苏单科?21)(12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2: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

7、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11“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综合对比以上两道试题,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点。其一,它们考查的范围都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如江苏卷出现了对“理学作用”的考查。因此,命题人补充了材料,以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其二,命题人已经开

8、始初步地考查学生对思想史内在逻辑的认识。上文所节选的全国卷试题考查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不同,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