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岂止田园?

生命意义,岂止田园?

ID:31500410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生命意义,岂止田园?_第1页
生命意义,岂止田园?_第2页
生命意义,岂止田园?_第3页
生命意义,岂止田园?_第4页
生命意义,岂止田园?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意义,岂止田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命意义,岂止田园?  摘要: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仅由仕而隐,而且亲自躬耕,留下大量淳朴恬美的诗作。其人其诗其精神,被后世人们所向往并高举,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士大夫在官场失意时退守的精神家园。然而,作者研究发现,透过陶渊明诗歌的静穆和谐,隐藏的是他内心的深切忧愤。这忧愤与贫富无关,与功名无关,是对人生终极生死问题的无解、无奈。  关键词:生命陶渊明田园诗  一、陶渊明诗中体现的田园之美及对后人的影响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  在陶渊明所有的诗歌当中,写得最多的是田园诗,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写出了躬耕之甘苦

2、,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题材。在田园诗中,他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著名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陶渊明而言,只要心远,即心境宁静,那么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到尘世的干扰。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筑一片美妙的风景,通向无限的喜悦,不可言喻。7  在陶诗中,最有特点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着重写躬耕的体验。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  这是一个从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吸引陶渊明的不仅有农村的美景、农人的淳朴、躬耕的甘苦自得,更有在躬耕之余泛览书海,好读书,又可以不求甚解的乐趣。如《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即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频回古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菜。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孟夏时节,草木扶疏,农忙已过,气候宜人,穷居陋巷,无人打扰,春酒园蔬,微风细雨。种种美景相加,

4、岂非读书之至境?全诗最后以俯仰之间畅游宇宙的阅读快感,将读者带入醇美愉悦的精神乐园。将读书之乐写得如此生动美妙,陶渊明真是会读书的素心人。  陶渊明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创了田园诗这种体裁。他对人生所做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士大夫筑起了一个精神家园。一方面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的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使他们得以休息和逃避①7。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者厌倦官场之后,往往回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

5、己出入自由的选择,而平淡自然成为他们心中高尚的艺术境界。  二、恬静田园不敌深切忧愤  然而,只是表面上一派恬静优美、静穆和谐吗?假如如此,陶诗美则美矣,却少了一份内在的震撼力。陶诗对于人生终极意义寻求的无解和无奈,最能引发后人心底的共鸣。笔者以为,陶渊明最杰出的诗歌,还不仅仅是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的田园,更是岁月消逝、年华渐衰、一事无成,而田园无法真正满足他、彻底安慰他的哀愁。从下面几首诗歌中可见一斑。  陶渊明在辞官时所做的《归去来兮辞》中,说出他归隐田园的深刻原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一方面因为家境的困窘,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

6、想,陶渊明于29岁那年出任江州祭酒,但不久便因“不堪吏职”而解职归田。以后他时而归隐时而出仕,又陆续做过桓玄的僚佐、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但都任职不久便辞官。每次为官,因为他的性格、志趣,总使得其官场腐败风气、与官场中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阿谀奉承、毫无操守的现象格格不入。每一次为官,都获得与他的理想追求相反的人生经验。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不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既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黑暗污秽的现实是如此背离,那么,出

7、仕和归隐在陶渊明心中就有天壤之别。“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7觉今是而昨非”。他看透了这个世道的黑暗,也看透了官场的腐败,实现理想的希望随之破灭。终于,他彻底地归隐田园。  归隐以后,虽然陶渊明勉力勤于农事,但仍然摆脱不了生活的贫寒,饥与寒仍然时时威胁着他。在饥寒的折磨下,他的身体也垮了下来,过早地衰老,并且病痛时不时地折磨着他。到了晚年,他穷得以致到了乞食的地步。在饥寒交迫中,他痛苦地写道: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怨诗楚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