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855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摘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减轻高中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来参与学习,这样的学习更能取得好的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兴趣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师生关系;创设情境;因材施教;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35-01 数学是一门非常富有魅力的学科,如果融入较好的教学艺术,数学课可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美国
2、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直接的内部驱动力,他会直接影响学习心理和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生面临高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许多学生对抽象性较强的数学学科的学习没什么兴趣,而是为了高考的分数,是纯粹地为学而学,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被动的、没有兴趣的解题训练。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
3、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减轻高中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来参与学习,这样的学习更能取得好的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兴趣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5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师生关系只能让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并将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来,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认为学习是件枯燥无味的事,学生的数学只是在教师的权威控制下被动机械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苦不堪言,效率低
4、下。成功的教学依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也依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观念,建立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进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对学习产生积极情绪,以愉悦的心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一是平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和自己平等的主体来对待,要从高高在上的控制者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与学生一起学习,使教学真正成为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在共同学习中促进教学相长。二是民主。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要转变教师独占课堂的情况,由一言堂转变为多言堂,允许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提
5、出质疑,允许学生对教材的质疑,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见解,促进学生间与师生间的充分交流与互动。三是愉悦。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快乐传递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尤其是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大,我们更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乐场,来调节学生的紧张学习。四是激励。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错误,此时教师的鼓励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为学生送去冬日的暖阳,使学生重树信心,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通过创设具有情绪色彩
6、的形象生动而又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态度体验,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应用情境、趣味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等,寓抽象的数学知识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中,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讲解更加生动,更富有趣味性,避免了学生单调枯燥的学习,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同时使得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与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挑战性的教学情
7、境,如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之所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以解决心中的困惑,达到释疑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内化学生学习兴趣5 新课程改革提出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接受水平和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要坚信每个学生都存在学习的潜能。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付出耐心、细心教导,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正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要注重
8、激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在接班时我就对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了解,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在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基于学生自身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都能够准确地回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