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7726
大小:11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2
《论教育公平的路径: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教育公平的路径: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 摘要: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追求基于教育公平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其主要内容有: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教育资源市场,引导学龄儿童为争取教育资源而进行自由竞争;营造保护这种自由竞争的舆论和法治环境;建立基于人道关怀的教育保障制度。 关键词:教育公平的路径;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018-04 社会固化状态被打破,由封闭走向开放,社会成员有机会通过正当通道进行横向和纵向流动,这是我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重大变化。在这个开放的
2、社会里,从社会流动的角度看,学校教育便是一种重要的通道,学习者凭借学业成绩,可经由此路实现上升性社会流动。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改变现实处境的人们,对不公平的教育感到特别难以容忍,强烈要求教育公平。因为只有在较公平的教育环境中,人们通过教育实现上升性社会流动的希望才有可能变为现实,而教育的不公平将摧毁人们经由此路改变现实处境的动力和信心。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衡量教育公平与否的标准是什么?以计划方式配置教育资源的传统做法产生了哪些后果?以市场代替计划配置教育资源必须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才能有助于推进教育公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育效率
3、?这些便是本文所要思考的问题。12 一、市场经济视野下的教育公平观 1.公平的含义 把公平放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中加以审视,所谓公平就是指经济活动的主体以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取得资源或占有市场[1]。 市场经济的精髓,在于以市场的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主体是否能取得经济活动所必须的资源及产品或服务及是否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价格上具有相对于同类其他经济主体的竞争优势。价格上的竞争优势,或源于规模经营,或源于技术创新,或两者相结合。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市场经济的逻辑链条便是由规模经营、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价格竞争
4、优势和资源优化配置等关键环节所构成的。12 资源配置是否公平,关键不在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取得的资源或占有的市场份额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否均等,而是看经济主体为取得资源或占有市场所使用的手段。若凭借的是价格竞争优势之外的手段,如特权、地位和强力等,即便取得的资源或占有的市场份额再少,对于其他经济主体而言,这也是不公平的;若凭借的是价格竞争优势,而不是特权、地位和强力等,即便取得的资源或占有的市场份额再多,对于其他经济主体而言,这也是公平的。之所以把价格竞争优势作为判断资源配置是否公平的标准是因为:其一,有利于鼓励进步,淘汰落后,节约资源,提高资
5、源的利用效益,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其二,有利于把社会运转的成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如果想争取资源或占有市场的唯一途径是要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那么,坚定地走规模扩张、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之路,便会成为参与资源或市场竞争的各经济主体的理性选择,再无必要把精力浪费在贿赂权力、谋取特权和诉诸强力上,由此,社会便能够在文明、和平和低成本的轨道上运转。若以特权、地位和强力为手段,容易滋生腐败,导致社会产生严重对立甚至冲突,陷社会于野蛮状态,增大社会运转的成本,甚至使社会难以维系。 2.教育公平的衡量标准 应把学生通过努力所达到的学习水平作
6、为配置教育资源的唯一标准,排除户籍、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对配置教育资源的影响,笔者认为,这样的教育就是与市场经济相通的公平的教育。12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学龄儿童的户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实际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教育资源的地域分布、城乡分布、城际分布和校际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这便意味着就总体而言,在实际享受到的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东部发达地区的学龄儿童优于中部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学龄儿童,城市的学龄儿童优于乡村的学龄儿童,大城市的学龄儿童优于小城市的学龄儿童,示范学校的学龄儿童优于非示范学校的学龄儿童。学龄儿童实
7、际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出现这种差距与学龄儿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达到的学习水平无关,也不是学龄儿童围绕学习水平上的竞争的自然结果,而是由于学龄儿童的户籍导致的。学龄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但户籍却无法因此被改变。也就是说,学龄儿童无论在学习上如何努力,学习水平如何领先,只要户籍在中西部,在乡村,在小城市,他或她就没有可能为自己争取到足够的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对这些学龄儿童来说,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以学龄儿童的户籍为配置教育资源的标准,不仅容易导致教育不公平,而且还容易滋生教育腐败。既然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学龄儿童的户籍为标准,那么,改
8、变户籍就成了争取更多和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捷径。为了通过改变户籍达到争取教育资源这一目的,有钱的人可以贿赂有权的人,有权的人可通过为他人改变户籍换取金钱。这样,以户籍为标准配置教育资源的过程,在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