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7544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理性对待“数学规定”,打造智慧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理性对待“数学规定”,打造智慧课堂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理解‘规定’的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感悟理性精神。”因此,数学教师要理性对待“数学规定”,让学生不仅了解数学规定的表面现象,而且受到数学规定中隐含的数学智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打造出理性的、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理性数学规定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35-057 小学数学中有一类客观性较强的知识,是约定俗成的,通常被称为“数学规定”,如数学命名、数学符号、书写格式、数学法
2、则等。一直以来,关于数学规定的争议很多,有的教师认为数学规定不适合让学生讨论或深究,因为这是说不清楚的事;有的认为如果教师一味地告诉学生这是规定,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会使学生过分依赖书本、迷信权威,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认为,教师要科学地对待“数学规定”,打造出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 一、形象诉说,体现数学的温情之意 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符号、算法、算理、概念公式的读法或者写法,它们一般都有具有数学语言特色。对于这些数学规定,教师可以采取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规定的趣味和含义。4 比如“+”,我们约定俗成,称之为“加号”,“×”称为“乘号”,“
3、<”则称作“小于号”……诸如此类的符号,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定然会感到万分好奇,产生为什么要这样称呼的想法。此时,教师应顺着学生的学习疑惑,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来揭开这些数学符号的神秘面纱。例如对于“+”,教师可以用“一横加上一竖,有着合并、增加或者添上的意思”这样的形象语言去解释;对于“×”,教师可以从比较加号与乘号的外形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加号与乘号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从而猜测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这样温情而又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加深学生对数学规定的认识,促进学生的理解,使课堂充满智慧。 二、适当剖析,展现规定的本质特点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
4、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数学规定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这是因为这些规定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师适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数学规定进行认真剖析,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规定的本质特点,深化理解。 在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大都是按照运算法则的硬性规定进行教学,对于为什么这样规定等运算原理却不加解释,让学生深感困惑。其实多数情况下,数学规定都是为了优化计算或便于解决问题而制定的。如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数学规定中运算顺序的求简原则,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是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上海,你会选择哪种?”4同样的,我们可以考虑,在数数
5、、加减、乘除这些计算方法中,既然数数就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用其他计算方法呢?以“1+5×3”为例,5×3可变为5+5+5,所以通过数一数或者加一加都可以得到结果,那么为什么还要用乘法呢?这是因为用乘法比较简便、快捷,比起数数和加法更妙。 无论是数学符号还是数学运算、概念公式等数学规定,都是有其存在道理的。它们或是便于记忆,或是便于理解……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当剖析,就可以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到数学规定的内涵。 三、巧妙沟通,体现数学的整体联系 对于数学规定,教师应从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来解读,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规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深刻理解数学规定的意图和作用。
6、 如教学“分米和毫米”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米与厘米,明白了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阶梯式”的图形(如下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这个数学规定。在这样直观、具体的示意图的帮助下,学生不仅能复习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还能对长度单位的规定有一个系统的知识建构,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 由此看来,在数学教学中,为深化学生对数学规定的认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的数学规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还可以借助形象生动的语言或者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数学规定。 总之,数学本身是一门充满理性精神的学科,教师不能只让课堂教学仅仅停留
7、在表面上,还要真正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4,使学生学会理性看待教材中的数学规定,辩证地看待数学规定的价值,从而让数学规定的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促进数学学习。 (责编吴美玲)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