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变革方式探讨

课程的变革方式探讨

ID:3149739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课程的变革方式探讨_第1页
课程的变革方式探讨_第2页
课程的变革方式探讨_第3页
课程的变革方式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程的变革方式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的变革方式探讨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数学思维能力能积极引导学生更明确地表达自己思考的问题,有效锻炼学生面对问题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及对问题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在新课程教学引导下,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做出了重大尝试和改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对数学课程主流改革方向的反应。本文则以解三角形为例对课程变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数学课程改革对比  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部分的实习作业方面补充一部分材料阅读,关于人们早期采用何种方式测量地球半径。这些内容都涵盖在解斜三角形的范围内,在教材139页到151页共有十三页内容。这些内容之前有关于向量的小结复习题,被安排在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材内容

2、的最后一章。4  现行新教材中有关解三角形的内容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材必修5的第一章《解三角形》内,其中第一章的内容包括正弦、余弦定理的探究和发现,是对有关解三角形内容的进一步讨论;应用举例,包含阅读思考内容;有课后的复习题、实习作业和小结。内容从第1页到24页总共24页的内容,对三角形的编写篇幅增大,按出版社的意图从必修一学习到必修五,那么解三角形内容在所有必修课本的最后一册,意味着学生要到高二才会学习这部分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会按照自己的进度而不是课本必修1到必修5的顺序教学,从教师角度看,虽然新课程中有关解三角形的顺序有所改变,教师还是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

3、教学。  二、基于解三角形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变革策略  (一)教材贴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  新课改之后的数学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将数学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在不对数学学习感到厌烦的前提下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索研究意识,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原因,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遇到实际问题该如何解决,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生活数学化。  新教材中解斜三角形的知识点引用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十七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测出的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通过对地月之间的距离该如何测量、轮船的航向和航速、海上岛屿的距离等引申出需要研究的内容。这些内容贴近生

4、活,展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是课堂主人公,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教师掌控课堂整体节奏,采用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并没有多大成效,而且会引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厌烦心理。新教材中更多的是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把握课堂整体节奏,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4  老教材在例题安排方面都是关于正弦定理的应用,并不涉及解三角形。因此,例1和例2中都试对三角形中的一个元素求解,例3涉及三角形的分类讨论。新教材中在例题设置方面只安排了两个,内容都涉及解三角形,例2也涉及分类讨论,同时在第8页设置了关于解三角形的学习

5、探究。这种探究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运用其他方式对正弦定理进行证明,将重点放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上,而不是老师的教授上。  (三)适当设定问题,培养学生总结思考能力。  新课程改革之后更注重对学生思考总结能力的培养,通过增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方法对问题进行证明,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同一问题有不同方法,教材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利弊分析,并将三角形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  在余弦定理方面,新老教材均设置了两道例题,而且难度相当,不同的是新教材使学生做题时有了选择性,在第7页的解三角形的问题中,可以对两种方法的利弊进行思考,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问题类型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思考能力。  在

6、距离测量和方向测量方面,新教材在例1、例2中设置成距离测量,例1给出实际数据,例2进行灵活考查,是对学生思考能力的极大考验。新教材在距离问题方面设置了两道例题,在以老教材为基础的前提下,老教材例1和新教材练习2一样,在高度方面设置了3个例题,更具层次性,利于一步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四)将内容与几何知识挂钩,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新课改之后的课本内容应用性更广,设计层次感更强,更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算题。通过设定一些较难的、水平较高的问题,加之增添其他相关扩展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大,能力得到真正提高。4  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理证明,老教材要求

7、学生自己推导,新教材则直接给出公式,并将这一公式进行多次应用,同时三角形证明过程中涉及中线长度及海伦公式等几何问题,例9设置通过正余弦定理对三角形进行恒等证明,习题B组中第12到14题均为三角形证明题,并多处运用面积公式。将这两者进行科学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及几何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将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摸索出适合的数学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