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丰富课堂

立足文本,丰富课堂

ID:31497367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立足文本,丰富课堂_第1页
立足文本,丰富课堂_第2页
立足文本,丰富课堂_第3页
立足文本,丰富课堂_第4页
立足文本,丰富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立足文本,丰富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立足文本,丰富课堂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加深和拓展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于是,拓展教学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所谓拓展教学,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就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它实质上是种迁移教学”。  关键词:有效拓展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不是封闭的、死板的,而是开放的和灵动的。美国心理学家科特斯列克说,“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意思是说,我们要让语文课堂真正走出去,与生活接轨,与时代碰撞。优质的语文教学工作,总能恰到好处地将语文进行有机延伸,伸展文本本身隐含着的价值取向,在立足文本的基础

2、上进行有效的拓宽,达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目的。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有效地拓展,进行了一些实践尝试,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从语言品味处拓展。培养语感  不少语文专家指出:“教学要少一些理性分析,多一些感性体味。”要提高中职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感,我认为必经的途径离不开品味语言。6  为了达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精心选择一些值得品鉴的文本,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味、感悟,去想象、创造,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感受力。现以《长亭送别》中的[端正好]曲子为例加以说明。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3、?总是离人泪。  首先引导学生品味它语言的华美。运用联想和想象,在脑海里勾勒一幅优美的画面,然后用一组排比句将它描绘出来:上面是湛碧的填空,金色的菊花铺满了大地,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北方大雁一行行向南方飞去。再引导学生品味它用词的精妙。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归纳指出:一个“染”字沟通了情与景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由于[端正好]典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所以自然而然地将学习内容拓展开来: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用以上品味语言的方法,学生联想到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

4、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再来推敲字词:在这幅色彩斑斓的画面里,词人仅仅用了一个“寒”字加以点染,就描绘出秋景的寥廓苍茫、萧瑟零落。这样,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就能培养起良好的语感。  二、从问题探究处拓展,活跃课堂6  探究是获取新知的源泉。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并及时抓住学生疑惑的地方,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及时获得情感体验及对主题的提升。这样,就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不满足是与非的判断问题或简单的复述、陈述性问题。  如我在教学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关于对玛蒂尔

5、德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我精心设计了以下的提问:问题一:你喜欢玛蒂尔德什么时候的想法和做法?为什么?这一想法和做法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品质?问题二:你讨厌玛蒂尔德什么时候的想法和做法?为什么?请结合本文的心理描写加以分析。问题三:此外,你对玛蒂尔德还有别的感情吗?这三个问题看似平淡无奇,但是老师们在点评的时候却说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成了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因为它摒弃了以往传统方式“你认为路瓦栽夫人是怎么样一个人?请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提问方法,而把问题细化了,并且又把问题与同学们的爱憎等带有感情色彩的情绪联系在了一起,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和评判,很容易调动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在此

6、基础上,教师适当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拓展,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去认识人的虚荣心,畅谈自己对虚荣心的看法,并布置学生课外找一些关于“虚荣心”的文章进行阅读,辨析和比较“虚荣心”与“上进心”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学生们畅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这样的拓展教学,学生的思维锻炼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所领悟,感情得到升华,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从心灵律动处拓展。体验情感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7、体验或感悟”6,明确提出了情感体验在重要性。中学语文教材精心选择了很多情感丰厚的篇章,很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拓展。  下面我以课文《我与地坛》三处景物描写为例简要分析之。  第一处: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第二处: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问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