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7045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敬畏自然 眷恋生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敬畏自然眷恋生命 [摘要]从三方面探析《明天不封阳台》蕴涵的生命的诉求,提出敬畏自然,眷恋生命的思考,更深层地解读文本。 [关键词]爱惜之情生命之源敬畏之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生共荣,这样的解读固然是极有道理的,但笔者认为,如此解读中,人类依然处于主动的超凡地位,自然还是被动接受人类的种种赐予。这无疑低估了作者原有的思考深度,《明天不封阳台》中隐隐蕴涵的生命诉求,始终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甚至无视。作者在叙写中透射的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眷恋之情,长久以来都在渴求读者
2、的热切回应。 一、柔弱至极,唤起爱惜之情 商品经济的大潮漫天席卷,城市的面貌日渐拥挤与嘈杂,清新宜人的自然区域正被人类逐渐贪婪无情地侵占。鸟类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大自然的空间正日渐稀少,于是有一天,一只鸽子,辛苦辗转之后便飞进了作者家中没有封闭的阳台。 柔弱笨重的它,作出的生存选择是对的,作者“我”与儿子就是爱惜护卫它的守护之神,使它“渐渐安定”了下来;接着,“我”不禁浮想联翩,想让鸽子在这里安身立命,想让它在这里多逗留一些时日,想让它安心繁育后代,想留给鸽子一个改变对人类敌对的态度的机缘……3其实父子俩对鸽子的怜惜关爱,
3、不仅仅因为人类有怜悯弱小的恻隐之心,更因为作者“我”深深懂得鸽子们可怜受伤,无家可归的惨痛境遇,其实就是人类自我预期未来结局的必然下场。沉迷物欲、痴缠名利的人们,请你毫不迟疑地牢记一点,我们爱惜珍视地球的一切生命,让自然环境更多一丝温馨与惬意,最后不还是为了更爱惜护卫人类自己吗? 二、草长莺飞,回到生命之源 文本在第9小节叙述了那一年作者“我”去内蒙古草原,情不自禁拥抱大地沉浸其中的故事。茫茫草原,与蓝天相连,澄澈明净、博大辽远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不禁心头一喜。 看着眼前蓊郁苍苍的绿色,遥望远方蓝天白云在召唤,听着耳畔悠扬嘹亮
4、的牧歌,眺望远处驯良的牛羊马群在肆意奔腾。看到这久违的熟悉的一切,远离都市喧嚣、人心疲惫的作者,感受是清晰透心,细微入骨的。他好像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心灵故乡,随即,耳朵贴近地面,倾听着许久未闻的大地母亲的心音,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人生存之根源的内涵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酣畅表达。回到草原,扎跟大地,就是回到生命的静心之源。 人类被利益驱使,绿色从而踪影全无;人类被短视蒙蔽,孩子的快乐也顿时消失。所以他才会对飞到家中阳台的“不速之客”寄予了更多的关注和爱怜,孩子对自然的渴望与寻觅是多么真切而无奈,让人动容不已、感慨万千。对孩子而言,有
5、一处放纵奔跑、抛洒欢笑、绿影婆娑的小小乐园,就是回归了自然之家,就是回到了生命最初的快乐之源。 三、含泪倾吐,激发敬畏之心3 作者由此引发的思考是理性的,人类工业文明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必然产生的社会进步,“我们早已不可能重新回到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去”,但是人类社会的长足进步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自然有限的财富,作为沉重的代价。 其实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资源、巨大能量的互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早就已经不是原先苍翠广袤的自
6、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赫赫人为印记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联与渗透越来越密不可分。 恩格斯早就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一一地报复了我们。”哲人的睿智洞见言犹在耳,先知们早就祈盼唤醒世人的,其实就是对自然的无限敬畏之心。警世心语不曾远去,谆谆教导记忆犹新,它郑重地告诫人们:请尊重关怀自然,不要居高临下般一味无尽地攫取侵占,而是要虔诚地俯下身子来,给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自然生态,一个至关重要的修整恢复的“休眠期”。休养生息之下,生态环境才能逐渐修复焕发生机,从
7、而鸟语花香、欣欣向荣,健康宜居起来,生活其中的人们才能更加舒心、安心、放心。 作者最后强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心存敬畏怜惜,并且已经和儿子付诸实际行动,儿子拿出布条给鸽子做窝,而“我”则决定暂时不封阳台。其实,封不住的,是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生命的眷念之情啊! (责任编辑韦淑红)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