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理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尊重和理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ID:3149432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尊重和理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_第1页
尊重和理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_第2页
尊重和理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_第3页
尊重和理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尊重和理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尊重和理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关系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甚至关系学生一生的成就与幸福。小学教学工作琐碎繁多,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由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承担更多的责任。我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体会最深的是如何做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形成乐学、好学的积极习惯或心理。而在这一阶段,做好“学困生”工作成为摆在教师面前最突出、最应注意的问题之一。  一、尊重――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石  “师者,父母心。”班级

2、是一个整体,良好班风是学生成长的基本条件。只有尊重和理解“学困生”,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在心理上的隔阂,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通常“学困生”往往都有自卑、不爱说话或爱打闹、不听话等表现,他们误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嘲笑他、为难他,导致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不和谐。如果教师处理不当,久而久之,这些矛盾会越来越大,“学困生”便在学习上和生活中越来越远离集体。相反,如果老师能正确理解并尊重“学困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及时了解、关心他们,并带动班级其他同学关心他们,他们的行为将会慢慢得到改变。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感情

3、,矛盾就会逐渐消失,从而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条件。  二、理解――拉近师生距离的利器4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灵的隔阂。”许多班级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的根源在于师生关系紧张。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做好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学困生”处于“学困”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这部分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课程设计和方法不完善,另一方面在于教师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尊重和理解“学困生”,学生才能

4、把教师当成知己,畅谈思想;教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有的教师在讲完一个新的内容后,简单地问学生:“你们掌握了没有?”其实这样是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要了解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新知识,教师可以讲练结合,在授课中通过配套练习,或课后与部分“学困生”交谈,真实了解他们的接受状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通过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与进步的欲望,为后面学习的改进和提高奠定基础。  三、信任――“学困生”转化的前提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

5、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学困生”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帮助其解除身心痛苦,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改变落后状态,赶上或超过“学优生”。不管学生问题有多么严重,教育转化的难度有多大,教师都要坚信“学困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学困生”4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和其自身优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优秀教育工作者魏书生说得好,“学困生”不缺批评,不

6、缺训斥,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因此,教师对“学困生”要以柔克刚,用精神力量感化他们,让他们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和关怀。“学困生”在心灵上虽然受到了创伤,但是他们仍然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他们仍然希望通过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接纳、老师的认可,这是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  四、针对性――“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注意教育的针对性是做好“学困生”转化的关键。教育不能千篇一律,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他们学习困难

7、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赢得他们对教师的信赖,转化教育才能取得实效。如果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不加以区分,采取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很难想象他们会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育效果自然不会很好。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实事求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只有因材施教、恰如其分、情理交融、双管齐下,才能打通“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五、长期性――“学困生”转化的常态  “身教重于言教。”“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困生”的转化

8、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和努力程度往往是不能长久保持的,容易出现反复。因此,教师对“学困生”要有耐心和信心。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一蹴而就的想法,要做好长期4“作战”的思想准备,不管有多难,都要持之以恒。坚持引导学生,努力培养他们的恒心和毅力,让他们明白成长的道路充满荆棘,上进的道路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磨炼中不断成长。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