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ID:31494291

大小:11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2

中国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摘要]暨南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课已有30年的课程建设史。通过对该课程的课时设置、内容设定、教法定位等历史沿革的梳理,可以为当下中国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提供一种通识教育类(而非专门史)的“暨大模式”。课程组认为要在有限的课时里演绎出无限的中国传统文化,即要在当代社会问题之视域下,以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为核心,以文化诸要素、诸案例为材料,构建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文化精神,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4-0057-04  暨南大学所开

2、设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课,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通过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审核并上线教育部爱课程网。本课程自1985年始开,作为面向境外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至今已有30年课程建设史。通过对该课程的课时设置、内容设定、教法定位等历史沿革的梳理,可以为当下中国传统文化进高校课堂提供一种通识教育类(而非专门史)的“暨大模式”。  一、立基传统:中国传统文化  进大学课堂的历史必然性分析10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认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

3、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并要求在各阶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做到三个“全覆盖”,即学科课程全覆盖、教学环节全覆盖、教育人群全覆盖。可见,中国传统文化进高校课堂必是未来大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过去一百年的历史来看,先进的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公允地对待自身文化。自鸦片战争始,中国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以为清政府只是“技”不如人经历了因甲午惨败而主张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先进的中国人又认为中国文化

4、中的“政”不如人经历了辛亥革命后反思中国为何还积贫积弱的新文化运动,先进的中国人还是认为我们文化中的“道”不如人。从“技”变到“政”变再至“道”变,文化自信心、民族自尊心不断受到打击,以至于西化论在学界占据上风,其极端言论甚嚣尘上,甚至有人主张废除汉字,全盘西化。这种对自身文化的批判态度直至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才开始改变。自21世纪初,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潮不断涌现。以大学教育为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等先后成立或恢复国学研究机构。民间各种研究、讲习传统文化的教育机构如启蒙学堂等也在许多城市建立。虽然传统

5、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依然是学术探讨的热点话题,但学习传统、了解传统,进而立基传统,热爱传统,已经成为当下的共识。对“文化软实力”的解读中,“传统文化”10在建立民族价值观、民族凝聚力、信仰认同、国家意志、国际互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更何况中国传统文化延续数千年,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智慧体系和群体关系认知协调功能,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和文化特征立足于世界文化体系之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建功立业。可见,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不能再停留在原来“要不要教”(以批评为主)的认识上,而应转到“如何教,教什么”(以继承、扬弃和发展为主)的认识上。  在大学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6、中国文化的发展只有立基于传统才能更有民族生命力和文化感召力。大学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历史观是中国文化发展成败关键之所在。因此,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课堂中的教学定位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及其价值,是中国文化发展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课程之教改思路和进程是与中国社会当代思想之进程紧密相连。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发展史即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史的缩影。  以暨南大学为例,该校于1978年复校后就致力于探索一条有特色的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统称外招生)培养模式,其

7、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是暨南大学作为侨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面临的是我们应该教什么的问题,亦即在大学课堂上,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设定在“扬”还是“弃”的位置上。  五四运动以来,国内学界对中外文化比较的讨论,多聚焦于是否应该10“师夷技之长”和如何实现“洋为中用”方面,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多采取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在中国尚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认清中国传统中的糟粕,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这本是无可厚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