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ID:3149396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_第1页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_第2页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_第3页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_第4页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从2010年起,元认知概念便被引进笔者所在学校的科学课程中,其在推动课程改革和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科学课堂中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对此,结合科学课堂教学和相应年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元认知能力进行了系列化研究,如利用各种途径和辅助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显性化等。现笔者就元认知相关问题与各位同行方家做一探讨。  一、元认知的概念及其价值  元认知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中。弗拉维尔对元认知作了一个简化的界定: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

2、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通俗地讲,就是指人的自我学习能力。  元认知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意识性,能使学习者明确自己拥有什么知识,自己正在做什么,做得怎样,进展如何;二是调控性,使学习者能随时根据自己对认知活动的认识,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并使认识活动能有效地向目标逼近。因此,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体现为深层次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  二、元认知与科学课程的关联5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

3、看问题、想问题。在科学探究的分目标中,也有相应的要求: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综观儿童元认知发展的历程,元认知调节有一个从他控走向自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中介作用,故教师应当思考如何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使学生从他控状态进入自控状态。这有赖于教师的计划、策略、言语暗示和提醒等。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关注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就是要把教师的授课策略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是要增强学生科学学习的自主性及反思能力。  三、在探究实验中应用元认知监控的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教材,其编写特色是让学生经历典型的

4、探究活动。现以其中的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中“摆的研究”一课为例,重点介绍如何在探究活动中抓住各种生成性问题,利用提问等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将学生的思维过程显性化,引发其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实施教学目标中的“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与“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这一部分时,就可用元认知监控理论,对学生面对的问题进行追踪指导,引导学生将面对的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测量实验,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

5、决问题。  实验的关键在于分别针对“摆长、摆幅与摆锤重量”5三个影响因素设计对比实验,最后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的摆动次数,分析得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但事实上,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只改变一个条件,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实验操作是有难度的。学生的关注点都在变量上,而注意控制变量,就会因为忽略对不变量的控制导致实验失误。  因此,在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我们改变每次实验的摆绳长度,但是要保证摆锤和摆幅不变,如果忘记了怎么办?怎样做才能不忘记?”经过快速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想到可操作的方法――把摆锤和摆幅的设定记录下来,写在表格的最左边。

6、这时教师可以追加提问:“原来绳长、两倍绳长、三倍绳长设定为多少才合适?”每个小组先把实验参数写下来,快速浏览过后,笔者发现,对于摆绳长度的设计,有一个组是这样定的:2厘米、4厘米、6厘米(因为这套装置绳长可以设置到18厘米,因此这样的参数可以提出来讨论)。当笔者把这组参数提出来时,五年级的学生并没有出现“一面倒”的意见,对于这样的设置有什么不好的问题,只有个别组认为可以设置到18厘米的装置,而现在只用了6厘米,有点“浪费”材料。最后的讨论结果是,这个组还是按照这样的参数进行实验,但是每个组在实验时,更加注意可能出现的情况了。  经过全班讨论后的实验记录表,修改了实

7、验参数的记录形式,于是三个参数都出现在记录表里了。其中不变的“摆锤”记录为“()倍重力”,“摆幅”记录为“()度”,而“摆绳的长度”则增加到“原来绳长:()厘米;两倍绳长:()厘米;三倍绳长:()厘米”。通过增加了这样的记录,能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保证变量的有效控制,得出比较好的分析结果。5  最后汇报添加实验的原因时,一组同学说:“实验参数的设置除了要有一定的规律外,还要考虑尽量把差距拉开,这个实验,如果只是改变了绳长的2厘米,就需要多做很多组,实验的时间和次数就要增加,原来练习册上提示成倍增加摆绳的长度,就是希望在3次实验之后能得到明显的结果。”这样,学生就真

8、正思考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