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3175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pbl教学法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PBL教学法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是涉及计算机、管理、经济、物流等学科新型交叉学科,在多学科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专业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PBL教学法通过教学准备、活动探究、成果交流和多元化评价四个环节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PBL教学法高职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80-02 PBL教学法将学习的内容分解成为问题或者项目的形式,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
2、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则作为学习的引导者,通过PBL教学法的实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PBL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1.开放性的问题情境7 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式的,学生通过解决开放式的问题,策略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可以得到积极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问题大都是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学生只需重复与实践既定的步骤就可以完成,这种静态的学习方式只能让学生获得复制性的知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问题明确而执行计划不明确,学习必须依赖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可以运用推理、分析等方法
3、制定计划并得出结论,这里重点要运用策略性的思维。一种是问题本身也不明确,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去分析问题,然后剖解决析问题的关键点,并制定行动计划,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发展创新性的思维。 2.“学、教、做”有机结合 在PBL教学中,教学过程融合了“学生学”、“教师教”和“学生做”三个过程,是师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教、做”的教学过程强调“学”在前,“教”在后,同时充分说明“做”的重要性。以在PBL教学法中,学生首先要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学生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是“学”,学生通过自学解决疑惑问题,保证学习的知识基础,这种自
4、主性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的学习的责任。“做”的过程是学生开展真实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使用PBL教学法的教师来说,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实施与学生创造性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情,对课程教学进行不断地改造和开发。教师担当学生的导师、学习的辅助者、合作学习者以及专家顾问的角色,师生间存在学习的共同体。 二、PBL教学法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7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在计算机、管理、经济、物流多学科的专业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当前的很多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
5、教学法为主导,以课堂传授知识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学”与“做”。实施PBL教学法的具体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学习方法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学习方法上,PBL主要是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方法,这种依靠自己学习而不是依靠老师有效的刺激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会经历一个涉及复杂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问题设计上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PBL鼓励跨学科和学科交叉,强调项目的完整性,能够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专业特长,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3)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提供创造新知识的过程 人和环境的互动形式
6、,学习的社会性在PBL教学法中充分彰显,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交流、参与、协作精神,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不断地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快乐创造新知识的重要过程[2]。 (4)基于“课程”和“创新”的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别于单一评价方式,能够从“课程”和“创新”两个角度评价学生的素质及能力,符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学生在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均得到发展。 三、PBL教学法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实施流程7 在应用PBL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特点,总结归纳高职实践类课程的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7、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活动探究、成果交流和多元化评价四个环节。 1.教学准备 (1)设计学科交叉问题 问题的设计与选择在整个PBL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与选取的问题应充分体现电商专业项目特点,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创新性,选取的问题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问题的设计与选取要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基础,遵循专业学习的基本规律。其次,问题的来源是真实的工作情境,联系实际,面向运用。最后,问题的设计与选定要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除专业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