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2958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也谈高中作文“三步”教学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也谈高中作文“三步”教学法 在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墨水”太少,写作素材困乏;还有的苦于方法欠缺,面对作文题,无从下手,仓促而就往往篇章结构混乱。如何解决学生的认知障碍,让学生面对作文茅塞顿开,写出文道俱佳的上乘之作?毛继东的《三步作文法》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有章可循,易于实践;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掌握写作的技巧,从而使作文教学出现新的变化。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以字、词、句和语言训练为教学的关键,普遍认为“词美文便佳”,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从书写是否认真、规范,语言表达的好坏、优劣等方面定论,忽视了作文试题要求、蕴含、引申、折射的“理”与“义”。 毋庸置
2、疑,文章是否精彩与文字的表达固然有关,但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字词表达为“末”,“理”与“义”是“本”。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我心体现理”,“我理彰显义”。 毛继东教授扬传统作文教学之长,避其之短,并且突出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作文“三步法”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因素。从“三步法”可以看出作文是动态的过程。4 从三个要素可以看出,学生不但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感知力,而且还很敏感和热烈,如一朵盛开的鲜花。一个人心情舒畅时,看到这朵花在笑,而心情忧伤时,再美的鲜花也欣赏不出其美。在这方面,只要引导正确,学生会对即将书写的人与物有较强的感知力,接下就是转化成
3、语言的问题了。 另一方面,学生思维力羸弱,更没有欣赏“美”的积极情感体验,所以不可能表达出更高的“理”与“义”。对此只有依靠思维认知与训练以及多实践才能提高。 一、感知能力的训练 感知是作文的第一步。作文训练首先要调动学生的感知积极性,引导他们感知世界,感受身边的人或者事,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获得写作的真实素材,在这些真实素材中,获取作文的信息来源。 如果让高中生描写“宠物猫”,他们会哑然失笑:“小儿科了,小学就写猫呀、狗呀的……”而真正写出好文章实属不易。如果学生对小猫的观察不细致入微,机灵的小猫形象很难跃然纸上。因此,感知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走好第一步,才可能走
4、得更远更深。 高中作文以议论文为主。不论是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都需要写出真人、真事、真情、真感,需要生活中鲜活、生动的实例做基础。议论文也需要学生具备对身边人、事的感知能力。如写《勤能补拙》,学生作文中的例子,都是用烂了的“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笨鸟先飞”等,很少能以身边的体验过的实例作为论据材料,导致出现大量“千人一面”的“撞脸”作文,得高分成为“痴人说梦”。 感知能力的训练,始于观察事物。感知身边的人、物、事,文章才不至于空洞无物,所表达的感情才不至于“假”“空”“泛”,才会写出描写细腻、感情真挚、说理深刻的文章。4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维力、想象
5、力是在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开拓想象的空间,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力重启智慧之门,提升想象的空间。 如2016年的江苏省高考语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话题作文,80%的学生认为好写,材料切合他们的特点和思维实际,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要写好这个作文,其实也不是容易的事,应学会分析材料,把握文章的立意,确定文章的主题。如果考生缺乏想象力和思维力,单单局限于这几个字而展开话题,作文想写出新意、得高分也不可能。而如果考生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变换说法“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中立意,却写不出新意,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流于表面的形式,那么,“彰显个性”就成了“盲从”
6、、“创新意识的闪现”也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在作文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三、情感能力的训练 作文“三步法”,除了感知、思维,情感也是关键的一步。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的爱,通过情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加深对身边的人、事的深切的爱,再把这个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作为所写文章的中心主题。 2016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一考生在作文中这样说道:“高三学生的苦和累,我有许多话要说,可是什么又不想说,说了也不一定有用,但面对语文的半壁江山,又‘赶鸭子上架’而不得不说、只好冰火相融了。首先对江苏拨3.8万名额给其他省的话题,我说什么有用吗?江苏的
7、父老乡亲说了有用吗?……4本科上线率不到10%的大省,要把3.8万名额让出,那么,北京、上海、天津等大省市怎么不拿出部分名额给贫困省份?……”如果学生对这件事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充分的分析和思考,不会有这样的呐喊。 综上所述,作文“三步法”,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三步法”的理论融入到作文教学的始终,作文教学将会得到新的发展,语文教学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高流中学(22141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