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2191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专栏”由中国―东盟中心支持,报道东盟地区教育发展、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及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十国政府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中国和东盟在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秘书处设在北京。 2016年8月1日-7日,以“教育优先,共圆梦想”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成功举办。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在贵阳拉开帷幕以来,活动规模日益扩大,形式和内涵不断创新拓展,影响力持续全面提升,已成为中国与东盟
2、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特色品牌。在今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的背景下,第九届教育交流周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推动教育合作是中国―东盟中心的优先领域之一。为配合今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和第九届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中心自年初即启动相关工作,圆满完成教育交流年标识征集活动,并同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一道精心筹划相关活动。本届教育交流周期间,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创新,联合主办或支持举办8项活动,涵盖高等教育、青少年交流、职业教育、传统医药教育和产能合
3、作等诸多领域,进一步拓展了教育交流周的内涵,为深化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促进双方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7 一、结合需求,扩大教育合作信息交流共享 面对中国和东盟国家以及相关地区教育组织希望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的新需求,中国―东盟中心与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密切合作,在本届教育交流周期间推出了“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信息发布平台”活动。该活动面向中国与东盟各类教育机构,设现场宣讲、成果展示、自由洽谈、合作信息发布等环节,为中国与东盟高校及教育机构展示自我和开展对接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
4、杨秀萍在这一活动中介绍了中心的职能定位以及在推动中国―东盟务实合作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所做工作。贵州省教育厅、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海南省教育厅以及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贵阳学院、留学中国海外预科教育联盟秘书处、中国美术学院、扬州大学、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等十余所机构进行了教育合作信息发布和项目介绍。活动受到广泛欢迎并取得了热烈反响,成为本届教育交流周的一大亮点。 杨秘书长在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教育关乎千秋万代,关系国计民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中国和东盟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发展对接,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以及东盟建成共同体的
5、有利契机,不断提升教育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在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突出重点,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交流合作 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个人发展、推动国家进步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推进“一带一路”7以及东盟共同体建设都需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东盟中心一直将推动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作为教育领域的重点方向。在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中心于2014年
6、推动建成“中国―东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合作交流机制”。在此机制下,一系列互访活动成功举办,推动400多家中国和东盟职教院校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还促成了300多名东盟学生通过中方各类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中心还协助并推动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捐赠职教设备以及提供人员培训。 本届教育交流周期间,中心与合作伙伴联合主办了两场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活动――“中国―东南亚职教人才流动与合作研讨会”“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对话”,共有来自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120余所职业院校的代表出席。杨秀萍秘书长在活动中就加强
7、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大政策沟通和信息交流,增进了解,找到更多利益汇合点;二是加强在资格框架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探索课程、学分、学历和资格互认,建立开放互通的合作框架;三是用足用好现有培训合作平台和资源,助力各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四是积极拓展产教协同、校企携手的合作模式;五是借助信息技术发展,不断丰富职业教育合作形式与内涵。 与会嘉宾们高度评价中心为促进中国―7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所作的贡献。大家通过主题研讨、参观考察、拟定行动计划等环节,深入交流看法和经验,就拓展职业教育合作、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
8、献计献策。院校代表们还共同发出倡议,希望继续加强合作机制建设,适时组建中国―东盟职教院校合作联盟,以更好地分享发展信息和经验,拓展在教学科研、学生交换、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中心组织的上述研讨会和对话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和东盟与会院校代表签署了近50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