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诗人心,提高鉴赏力

体会诗人心,提高鉴赏力

ID:31492000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体会诗人心,提高鉴赏力_第1页
体会诗人心,提高鉴赏力_第2页
体会诗人心,提高鉴赏力_第3页
体会诗人心,提高鉴赏力_第4页
体会诗人心,提高鉴赏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会诗人心,提高鉴赏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体会诗人心,提高鉴赏力  鉴赏古诗,要有积极的鉴赏态度。王昌龄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诗人自明心志之语。拿它来类比我们鉴赏古诗时应该具备的审美态度也是贴切的。读诗之时,心灵便应冰清玉洁,无关功利。宗白华先生说得好:“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艺术的创造是如此,艺术的欣赏也是如此。  一  无理而妙,会心一动  ――《清平乐(春归何处)》荐读  [原诗]  清平乐  (北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

2、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惜春”是中国古典诗词频繁表达的一种情感。表达此种情感的诗词作品不胜枚举,黄庭坚的《清平乐》能在众多的“惜春”诗词中脱颖而出,是由于这首词别具一格的情感表达方式。这首词通篇无一字直接写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也无一字写对春天逝去的感伤,而是透过一系列“无理”7的举止,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无尽痴迷与恋恋不舍。  无理举止之一:自觅春天。作者开篇就提出问题:春天去了哪里?春天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让热爱春天的作者感到惋惜与惆怅,于是他开始寻觅春天的踪迹,可惜作者苦苦寻觅,寻到的只是寂寞,春天早已不见了踪影。  无理举止之二:求人寻春。作者自

3、己觅春无果,但他并不气馁。他想到了另一种方法――让别人帮他寻找,他希望别人能够告诉他春天的去向。他幻想有人能告知他春天的去处,他将唤回春天,并与春天生活在一起。在作者的想像中,春天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富有生命和感情的寻找对象。如此作者就能与春天永远在一起了。但“若有人”三字也透露出一个信息:这个能够知晓春天去向的人是很难找到的。  无理举止之三:问取黄鹂。自寻、求助他人都无法找到春天的踪迹,那么还有谁能知道春天的踪迹?“除非”二字表明作者坚定地相信黄鹂能够知晓春天的踪迹,其实这也是作者寻找春天最后的一丝希望。于是他向黄鹂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黄鹂果然善解人意,啼啭着回答

4、了作者的问题,可惜无人听得懂黄鹂的语言,黄鹂只好惋惜地随风飞过蔷薇。至此,作者觅春的方法已经用尽,而满目的蔷薇也分明在暗示作者,夏天已到,春天走远了。  通读全词,我们发现作者的举动一次比一次“无理”:寻找远去的春天已是无理之举,求助他人寻找春天更是无理,问取黄鹂干脆就是无理之极。但我们细想一下,作者确实不知道春天已经归去无法寻回吗?显然不是,那他为何还要写自己的这些“无理”7的举动?原来诗词语言讲究含蓄美,作者写他执著而“无理”地寻找春天,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傻”,而是让我们从这些举动中体味他对美丽春光的赞美和对春天远去的惋惜之情。  二  情景分写,乡情感人  ――《

5、落日怅望》荐读  [原诗]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品鉴]  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思乡诗。清代著名诗评家沈德潜对此诗作了极高的评价:“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

6、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7  对于本诗的这个特点,我们先来看一下前两句。这两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

7、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下面的五六两句并没有紧接着三四两句的抒情,而是又转到写景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