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

ID:3149179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_第1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_第2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_第3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感悟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自己的感悟、理解、创造、构建,才能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感悟、理解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感悟的环境,通过教学“生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就能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感悟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

2、审美乐趣。”因此,阅读课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去研读文本,挖掘文字背后更广阔的天地,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作为教师,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欣赏每一个学生的感受。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呢?  一、在初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4  初读,可以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圈出生字词读,把课文读正确,在反馈正音时,教师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音;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和感知,为下面的有感情朗

3、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一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读后,找出课文的一句话夸夸秋天,学生通过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悟,找到了课文最后一句话“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在这里,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质疑。这样,秋天的美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在精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精读课文,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精读课文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

4、课文中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提升学生课文感悟深度的重要手段。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过程。而对教师来说,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则是引导学生由对作品的初步印象上升到对其精彩处、细微处的仔细品味的重要手段。  三、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文章,要求学生眼到、耳到、口到、心到,使学生感知其意,感悟其情。人教版《

5、长城》中有这样一句话: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怎样来读懂这句话?领会这句话?  1.初步感受读。读这句你读懂了什么?(万里长城的长,这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凝结成的,长城的建筑需要无数的劳动人民)4  2.深入文本加深感受读。(1)从文章的哪些地方看出长城凝结这劳动人民的血汗。(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2)注入感情地朗读。再次出现“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

6、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把你理解的血汗读出来。(3)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智慧”后,再次深情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情感喷发地读。配上凄凉的音乐,教师动情地补充有关长城建筑的种种资料,学生闭目体会。最后让学生聚集的情感如山洪迸发,带着深深地感触,心灵的震撼,来朗读这句话。  四、联系现实中感悟  叶圣陶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

7、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而我们语文老师在处理教材,解读文字的时候就应该在学生容易忽视之处,不能很好地体会文本中隐藏的感情之时,敏感地把握,挖掘生活中情景,唤起学生的回忆、想象,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体会情感。人教版第七册《猫》中有这么一句话“它(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对于“丰富多腔”“变化多端”,这样的词语学生理解上并不存在问题,无论通过查字典,还是联系上下文都能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还原生活,还原画面,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加深理解,让学生体会到猫是有灵性的,这样的猫

8、怎么会不让人喜爱呢?既理解了文字,又体会了情感。4  总之,感悟不同于理解,它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要在兴趣中点燃学生的感悟;在阅读中引导并提升学生的感悟;在质疑和讨论中强化学生的感悟;在大胆的想象中丰富学生的感悟;在拓展延伸中,升华学生的感悟。  参考文献:  [1]宋文雅.论写作感悟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  [2]文睿.略论阅读教学中的“感悟”[J].语文教学通讯.2003.  (作者单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