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资源优化之我见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资源优化之我见

ID:31490904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资源优化之我见_第1页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资源优化之我见_第2页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资源优化之我见_第3页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资源优化之我见_第4页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资源优化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资源优化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资源优化之我见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要拓展孩子的学习资源,走进孩子的生活,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利用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行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而我们今天的农村学校的绝大多数孩子社交活动较少,生活视

2、野较为封闭,个性心理较胆小、内向、害羞,而且校园文化娱乐生活也不太丰富,再加上多数教师观念较为滞后,这无疑都给当前新课程倡导下的集综合性和生活性一身的品德与社会课的设计与实施带来了许多不利。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落实需要走向田野,体验劳动。5  我们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农村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可随着他们在公婆父母心目中地位的日渐升高,他们对劳动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很多的学生将劳动理解为仅仅是扫扫地、洗洗碗、烧烧水等等,缺乏对农村艰苦生活和繁重的农活的真实体

3、验。为此,农村学校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抓手应该是抓住农村所特有的田间情境,利用春夏秋季农忙时间,让学生从课堂走进农田,把在课堂里学到的东西带进农田去体验。在学完《吃穿用哪里来》这课时,同学们群情激奋,纷纷阐述了粮食的粒粒皆辛苦,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敬仰。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则时有发生。可见,学生课堂上所表现的情感还只停留在粗浅的层次,教学并未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为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我的做法是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具体要求:和长辈一起到农田里去参加播种、收稻,用多种形式进行劳动实践

4、,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实施方案。实践好了之后,再回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次学生谈了许多,他们的脸上也挂满了深情。由此可见,他们已经体验到了,并且将体验化作实际行动去做了。  二、《品德与社会》课要拓宽学生视野,需要走进家乡,了解社会。  农村环境是学校小环境的拓展,同时又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农村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然要用好农村资源还需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如以爱家乡为主题的教育,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5  组织学生去参观大足北山石刻。发

5、现里面有的装潢十分考究,金碧辉煌。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佛像,人们在那里烧香磕头,紫烟缭绕。人们为了自己的心愿,求得佛祖的保佑,帮助自己实现美好愿望。还有几个人都在许愿,每个愿望从十元到百元或几百元不等。这些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好像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而这些人却是那样虔诚。再细看这些人,里面年老的居多,有农来的,也有城里来的。我用手机也顺便拍下几张照片,这是我课堂上的宝贵资源。课堂上我让同学们再来看这些照片,让他们把看到这些事情后的想法来进行交流。发现同学除了只会惊诧和迷惑不解之外,而其他的竟然说不出个

6、道道来。我想这样的效果,那么这次活动的收效是微乎其微的,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是非常可怜的。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去调查,石刻、寺庙与迷信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及烧香拜佛人、许愿人的心态?待到下一节课再进行交流。学生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调查和研究,它们的答案丰富了,理解也深刻多了。他们说:“寺庙是宗教信仰,迷信是违法活动,还列举了‘几起引发火灾’死亡人的事故,就是村民搞迷信活动引发的。烧香拜佛人、许愿人的心态有不劳而获的心态”等等,孩子们看得明白,理解透彻,然后,我又乘机追问道:“你们家有没有信迷信的人?你打算

7、如何说服他们?”这时同学们又发表自己的高见,还有总结的,如: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修养,村组搞一些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等。同学们用自己的实践研究终于正确认识了迷信与宗教的区别,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品德与社会》学科课课堂要丰富,需要走进生活,学会生活。5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教材,根据教材设计某种典型情景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再次回到生活情境中去展示,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这种情境中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既是感受者,又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贴近

8、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使得儿童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使得教学也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如在以《我想要与我能要》的主题教育中,由于多是农村孩子,他们的家庭条件大多不太好,能要的东西也较很少。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模拟表演我看到的情景,学生看后谈谈自己有什么感受。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很沉重,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神经被触动了,以前也从没有人跟他们说过,这样的行为违背的是什么,现在他们感受到了,觉悟到了。我想他们也一定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能为父母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最起码的就是懂得体贴关心公婆父母、孝顺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