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

句子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

ID:31490449

大小:11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句子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句子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句子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句子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句子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句子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句子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目前,学生的表达大多注重优美词语的使用,但他们的思维比较混乱,文章条理不清、结构不明。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见“词语”不见“句子”,只见“学生”不见“学段”,只见“内容”不见“形式”,这导致学生的表达、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影响了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对此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句子教学现状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8-010  【观察与缘起】  近段

2、时间看了大量的学生习作,我发现学生都很重视所谓“优美词语”的使用,很多文章简直成了华丽辞藻的仓库。同时,我也发现:学生的思维比较混乱,好多文章条理不清、结构不明;一句话之间、几句话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紊乱的现象。例如,有一个学生这样写“一天,我到海南旅游……到了明天……”;另一个学生第一句写的是“我的文具盒表面有许多的蝴蝶,有绿的、蓝的、紫的、红的……”,第二句开头是“还有一只大蝴蝶”。像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反观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师们都是问:“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感受到了什么?说

3、明了什么?哪个词语用得好?”7教师关注最多的是词语,很少引领学生去关注文章先写的是什么,再写什么,段落与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怎么连起来的。  其实,字、词、句的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词只是表达一个概念,而句子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说,词是句子的建筑材料,那么句子则是一篇文章的建筑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重视句子的教学。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要使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还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

4、思想感情。”可见,句子教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句子教学,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对句子教学存在许多误区。这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  【调查与思考】  一、只见“词语”,不见“句子”  案例: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  教学中,教师找到关键词“向导”,问学生:什么叫向导?一个学生站起来照本宣科:“向导,带路或带路的人的意思。”教师评价:“对极了!‘向导,带路或带路的人’的意思。大家一起来

5、读一读。”教师又问:“这里的‘向导’是谁呢?”学生答:“蜜蜂!”教师评价道:“是的,列宁可真能干,知道让蜜蜂来当向导。我们可要好好学习他这种善于观察的好品质哟!”  这个句子的教学就此而止了。可效果呢?“向导”一词学生似乎是理解了,但是这个“句子”7却不见了。忽视了句子,蜜蜂的可爱,列宁对蜜蜂的喜爱、善于思考的品质等,孩子们体会到了吗?  思考: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词语是句子的基本单位,一篇课文是由许多词语组合而成的。但是,如果教学时只注重词语的教学,一方面费时而低效,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6、;另一方面会大大地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标》对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还是以《蜜蜂引路》中的“向导”一句为例。这一句的教学可以围绕“向导”一词这样展开。  师:(板书“向导”)同学们,“向导”是什么意思?  生:‘向导’就是带路的人。  师:那么在课文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  生:(齐)蜜蜂。  师:蜜蜂是怎么做向导的?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还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交流

7、)  师:同学们,看来事实证明,是因为有了“向导”蜜蜂,列宁才找到他的朋友。但是你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我们再来读读整篇课文,想一想再来说说。(学生读全文)  生1:列宁很喜欢蜜蜂,所以他了解蜜蜂,知道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蜂房去。7  生2: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找到养蜂人的。  师:列宁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

8、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通过品味句子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这样内化为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位、揣摩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有效地培养他们敏锐的感悟能力。  二、只见“学生”,不见“学段”  案例: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  教师抓住“比喻”这一修辞方法进行教学。他问学生:“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呢?”“把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