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ID:31490081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_第1页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_第2页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_第3页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_第4页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摘要: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是彰显语文核心素养、确保诗歌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诗歌教学中,可在教学文本和学生的期待视域间找到一个“若即若离”的最佳距离,并围绕文本的召唤结构,确定诗歌教学内容。  关键词:期待视域;语文核心素养;召唤结构  诗歌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要想使诗歌教学富有成效,彰显语文核心素养之“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内容是关键。那么如何选择?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强调:“期待视域既是阅读理解得以可能的基础,又是限制。”[1]这意味着,客观考虑

2、学生的期待视域是决定诗歌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  所谓“期待视域”,即读者在阅读理解前对作品呈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此界域规定了可能理解的限度。[2]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强调,作品的艺术特性取决于“期待视野与作品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的接受所需求的‘视野变化’之间的距离。”对此,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做过详细介绍:“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就看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距离’太远了,结果是不可了解;‘距离’太近了,结果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美感,‘不即不离’是艺术的一个最好的理想”[3]。所以,在教学诗歌的时候,教师可在

3、诗歌众多层面选择一个与学生的期待视域“距离”6比较接近的层面来确定教学内容,以达成“不即不离”的最好效果。  然而,诗歌与读者“不即不离”理想“心理距离”的获得,是一个作品与读者相互选择的过程,须充分考虑文本与学情。  一、展望文本预期旨归,预设教学内容  伊瑟尔指出:“文本有着潜在的一切阅读的可能性,实际阅读只是实现了阅读的一种可能性而已。”[4]不同的读者会受自身的审美经验、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文本中创生出带有鲜明个体色彩的情感,获取不同的作品。为此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考虑诗歌的体例特点,预设教学内容的宽度。诗歌是艺术之根、文化之

4、源,乃直指人内心世界的文学体裁。其语言一般简洁凝练,迥异于口语和一般书面语;其基本元素是意象,通过意象之间的对比、叠加、包容、递进等方式以象尽意;其最基本特征是结构上的跳跃性,使诗歌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而音乐性又是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诗歌含蓄凝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总体特征。在预设教学内容时,只能根据诗歌的体裁特征来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洋溢浓郁的诗歌味,而不能泛泛而谈,失去教学边际。  (二)考虑编者的教学意图,预设教学目标的高度。诗歌一旦被编入教科书,必然承载着编者的教学意图,体现着编者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接受

5、水平、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等“期待视野”6的准确预判,而这种预判会在课程总目标、阶段性教学目标、编辑思路、选文标准、结构体例、教学任务等内容中加以体现。因此,在确定诗歌教学内容之前,语文教师应站在教科书编辑的角度设想大致的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应围绕“以语言、思维、精神的发展目标为主,其他目标为辅”这一原则,统筹考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指导意见》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对诗歌的要求,明确所教篇目在教学单元中的位置以及前后课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弄清将使学生获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从而明确所教诗歌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及需要实现的教学价值。[5]  (三

6、)考虑教师的教学目的,预设文本解读的深度。语文教师作为一名特殊的读者,要完成阅读与教学的双重任务。教师往往从自己的期待视域出发,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本,展开想象和联想,填补文本的空白点和未定点,体会作者的情绪、感情、心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的处境、创作状态等。只不过由于语文教师拥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形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相对于学生而言阅读鉴赏水平更高、理解更深刻、见解更独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应立足自身的文学涵养与教学目的,有所选择的教,努力做到“不教就会的,别教;教了也不会的,也别教;那教什么呢?一教就会的。”[6]  二、立足学生视域

7、期待,拟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和学生共同创生的。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弄清学生的期待视域情况。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6  一问个体期待视域。期待视域既是阅读得以可能的基础,又是其限制。不同层次的期待视域必然导致学生对诗歌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一样,对文本的审美层次不一样。为此,语文教师可通过课前问题反馈、问卷调查等方式大致弄清学生的期待视域。具体可问学生:“对于诗歌的初读感受是什么?你的学习疑点在哪里?你认为诗歌好在哪里?你希望老师讲什么?”从而了解学生的起点水平,弄清起点水平与预设的教学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