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86861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1
《“学导课堂”:教学变革深水区的有效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导课堂”:教学变革深水区的有效选择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重构课堂教学的结构体系势在必行。“学导课堂”坚持以生为本,关注课堂的整体性建构,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期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导促学的课堂教学变革目标。 【关键词】“学导课堂”;生本思想;整体教学;主体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18-02 【作者简介】辜伟节,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0)院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时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十多年
2、来课程改革所激发产生的内力一直在向课堂教学深处延伸。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注重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探究课堂教学变革的走势、本质与范式,从先学后教到以学定教,从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到深度思维、促进发展,教学变革正在一步步逼近核心领地,重构课堂教学的结构体系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校本探索的现实可能。 基于此,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与《江苏教育》杂志联合推出“‘学导课堂’结构重建”的专题,旨在突出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引领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积极探索:基于课程标准,深入学科本质的学习;依据学科规律,走向学生心灵深处的学习;倡导“学导课堂”6,保障学生持续深度建构的学习,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导促学的
3、课堂教学变革目标。本文拟从生本立场的价值选择、整体教学的建构选择、主体互动的策略选择三个维度对本主题作些粗浅的探究,以求教于各方大家。 一、生本立场:“学导课堂”的价值选择 进入深水区的课堂教学变革,必然会在基于事实性的现实教学中,不断尝试进行教学形态的实践创新,并着力于对指导教学实践行为进行相应的价值选择。因为课堂教与学活动本身具有价值性,采用教师独白式的输入,抑或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学生自主探究,这仍然是一个价值问题。宝应实小倡导“学导课堂”的校本实践,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校长与教师的价值选择,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学生主体地位的价值选择。课堂教学变革的终极目标,就
4、是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确保学生立场的实现,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导课堂”集中体现了生本思想,十分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高度强调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权、话语权、质疑权、展示权、选择权等权利的回归,主张一切课堂教学活动都要基于学生、为了学生、适合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诚如陈士才校长在介绍时所说:“在‘学导课堂’上,教师只需讲10分钟,学生参与的时间增加到20分钟,还有10分钟的练习时间。”这足以说明:“学导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留足了时间和机会,课堂教学的起点逐步从“教”转向“学”,让位于“学”,为“学”服务,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5、主人。 2.学习中心取向的价值选择。课堂教学深度变革的逻辑起点,就是力求将“以教师教为中心”的课堂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6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真正发生。宝应实小在探索“学导课堂”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学习中心”的课堂教学变革取向,具体地说:课堂学习究竟从哪里开始,主要以学情为依据;课堂学习究竟走向何处,主要以明晰的学习目标为准绳;课堂学习究竟选择什么方式呈现,主要以具体的学习内容为关照。学习中心的价值取向还体现在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真实发生,不仅看外在形态:座位变化了,课堂热闹了,举手频繁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主动地学习,真正
6、养成了倾听、记录、讨论、质疑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了带得走的能力与素养。 二、整体教学:“学导课堂”的建构选择 进入深水区的课堂教学变革,必然会从零散走向系统、从单一走向结构、从局部走向整体,教师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理念、教学关系、教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整体结构性建构。宝应实小在深度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效”之道的基础上,十分关注“学导课堂”的整体结构性建构,试图通过改造、重组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和课堂教学流程及其功效,使得课堂教学高质态有章可循,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学导整体融通的建构选择。课堂教学深度变革的关键要义,就是凸显学生与教师两
7、大核心要素,这既关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又关乎课堂的“学”与“导”。正确处理好“学”与“导”之间的关系,坚持“学导”整体融通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使命。为此,“学导课堂”6在整体结构重建中,充分认识到:课堂结构中的每一个要素和流程都有相对独立的逻辑与规律,且同时指向和蕴含着“学”与“导”。在“学导”整体融通的教学过程中,“学”与“导”之间不是以平行的两个要素简单相加构成完整课堂教学结构的,而是依据“学”与“导”不同的功能定位建构的,教师的“导”只有作用于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