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86611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1
《“教师期望”负面效应产生原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期望”负面效应产生原因及对策 [摘要]在教师心理中,教师期望效应是发挥巨大作用的心理效应,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期望在给学生带来深远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因一些问题伴随着消极的影响。描述教师期望负面效应的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避免教师期望负效应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所借鉴。 [关键词]教师教师期望期望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94 教师期望效应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期望能引起“实现预言效应”。即教师根据
2、对某个学生的认知而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该学生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使预言成为现实。教师期望效应亦称皮克马力翁效应。[1] 教师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以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一些优秀的学生正是在教师寄予的厚望中走向成功的,这是“教师期望”的正面效应。但是,教师期望如果运用不当,其负面效应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动机、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成就感,甚至会使学生造成某方面的心理障碍,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所以,运用期望策略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需要修炼的艺术。
3、一、教师期望负面效应的表现7 1.期望分布不合理 教师往往比较喜欢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性格开朗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观察细致,了解深入,给予他们的关注相对较多,容易形成适合这一群体需要的期望。教师在等待这类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上表现得比较有耐心,他们能获得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而那些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却可能受到教师的忽视和怠慢。教师对学生情感投入的不公,期望不合理分布,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高期望的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预言实现得到更好的发展。低期望的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缺乏信任,对学习丧
4、失信心,师生关系不良,进而影响学业。 2.期望表达不恰当 教师因急于求成而采取强迫、威胁、惩罚等现象是最常见的不当期望方式,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自傲心理等。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过度的关注也会带来消极的教育影响,因为学生是有着自己思想的鲜活个体,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过度关注,高度肯定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或因压力过大带来严重的焦虑;对一些学生的学习生活事事包办,一个问题反复提醒、再三教诲,结果使他们产生疲倦和逆反心理,丧失学习热情,对自
5、己自卑并对教师产生反感。 3.期望尺度不准确7 教师的高期望和低期望,都会对学生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只有合理的高期望才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很多教师时间紧迫感强烈,希望学生能早日出成绩,对学生提出高于他们实际水平的期望,如果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就将失败归因于学生,认为学生智力低下或不努力。此外,教师对成绩平平、不爱表现的学生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认为学生的发展也不过如此,由此形成了不当的消极期望。这些学生失去了教师的关心和信任,便会产生不配合的抵触情绪,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被遗忘者”和“边缘人”。学生
6、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和教师产生浓厚的师生感情,也不利于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在客观评价学生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师期望负面效应的成因分析 产生教师期望消极效应问题的原因很多,通过其影响因素来分析,主要有学生的背景信息、学生对教师的直觉、教师的个人特征等方面。 1.学生背景信息促使教师的差别行为 学生背景信息,如性别、身体特征、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学业成绩、性格特点等,对教师期望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学生的背景
7、信息是形成教师期望的基础,然而教师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中,教师本人的观念、个性、心理等要素必然也参与其中。他们对学生的背景信息进行过滤、组合,形成综合评价,评价高者高期望,低者低期望。7 学生成绩往往是影响教师期望的关键原因。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主要建立在对学生以往的成绩表现上。学业成绩是客观的,是最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在教学决策方面仅仅依据这些信息是有局限的,因为这些局限性直接导致教师的期望分布不公平、不合理。例如,当课堂上出现异常响动时,教师会把目光投向他一直认为的成绩不好的学生,认为是他们在捣乱;
8、当遇到稍有难度的问题时则很自然把目光投向他一直认为的成绩优秀的学生。 2.学生对教师期望的知觉 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知觉的教师对待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因为这一关联反映了学生的角色定位和知觉偏差。在教学中由于学生间差异的存在,教师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而学生一旦获得关于该标签的信息,总是很容易“对号入座”,用标签的角色期待与要求来知觉和行动。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待则以标签效应的方式表现在学生的知觉与行动中。[2] 而学生的反应又为教师提供了新的反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