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域下古诗词课堂教学探微

“共生”视域下古诗词课堂教学探微

ID:31486565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1

“共生”视域下古诗词课堂教学探微_第1页
“共生”视域下古诗词课堂教学探微_第2页
“共生”视域下古诗词课堂教学探微_第3页
“共生”视域下古诗词课堂教学探微_第4页
资源描述:

《“共生”视域下古诗词课堂教学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共生”视域下古诗词课堂教学探微  在诗词课堂中,教师秉持“共生”理念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悟意境、升华思维和积极参与互动。  一、放飞想象,体悟意境  高中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铺垫已经有了初步的诗词分析能力。因此,在高中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自由体会为主,解开学生的思维枷锁,达到诗词体悟中的“共生”。  高中语文课涉及的知识比较广,对学生掌握的要求比较高。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褪去了初中教学的引导和启发,逐渐转变为学生为主、自学优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理解和分析课文,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

2、短歌行》,这首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刻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为了让学生解开思想束缚,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发挥,将这篇诗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以演讲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感兴趣,纷纷展示自己的才华,进行自由发挥。在演讲时,将这首诗改写成“曹操――励志篇”“曹操――教育篇”,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曹操――忧愁篇”表达贤才太少、求贤若渴、大志难成的感慨。学生通过自由发挥,使得自身对这首诗的理解更加深刻。4  对于诗词意境的体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对于高中而言,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都朝

3、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在体会中感悟诗词中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体悟的意识,逐渐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提升诗词鉴赏素养。  二、单元整合,升华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动态架构,教师要掌握学科的整体特点,对于学生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诗词有系统性的清晰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在诗词单元学习过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单元性整合。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课文都是诗词,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每篇的主题各有不同,对于学生而言,如何能够将其区分并且深刻理解是个比较难的挑战。对于这个单元的

4、学习,我在教学中采取单元整合的方式,针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对比和介绍:“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思考,说一说,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你认为哪两篇诗词比较相似?谈谈你的感想。”并且让学生进行自主发挥和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词,一个要建功立业,一个要归隐田园,这两种思想你更趋向于哪个?”通过此类的问题,使学生找出每首诗词的不同主题,在品味和比较中,体会每首诗词的不同意境,达到思想上的“共生”。同时,我还进行适时地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体会到诗词带来的丰富内涵,升华自身的思维。  诗词学习需要思维上的活跃,尤其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

5、的诗词,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背景、作者经历等资料,通过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辨析诗词的内涵,真正理解其内容,从而升华自身的诗词鉴赏素养。  三、多元互动,深层交流4  在语文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促进师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探讨,探讨过程即是学习和“共生”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诗词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并且融入其中,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互动,最终统一答案,达到思想上的“共生”。  还以《短歌行》为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些诗句都寓意丰富。在教学中,我会将这些诗句提炼出来

6、和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大家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含义?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作者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我认为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努力建功立业。”“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忧愁时间飞逝,来不及有所作为,其实他是在提醒别人。”学生热烈讨论起来,有时我也融入其中。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及他们对诗词的掌握情况。同时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及时纠正对方的不足之处,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通过有效的交流探讨,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详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以及思想动态。对于学生而

7、言,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探讨和教师的点拨,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帮助和启发学生,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使用,留出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共生”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达到新时代下的学习能力标准,全面提升古诗词素养。4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12500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