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1章 功和功率 第2节 功和能自我小测(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功和能我夯基我达标1.如图1-2-2所示,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直杆垂直,作用点在杆中点的力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动到水平位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1-2-2A.始终是省力杠杆,同时省功B.始终是费力杠杆,但是省功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但不省功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但不省功2.上题中对拉力F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A.始终不变B.始终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3.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A.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它们的物理意义也相同B.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C.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变化D.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4.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滑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这个物体没有能B.这个物体的能量不发生变化C.这个物体没有对外做功D.以上说法都不对5.分别用杠杆、斜面和定滑轮将同一物体举到相同高度,若不计摩擦阻力,则对它们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多少判断正确的是()A.杠杆最多B.斜面最多C.定滑轮最多D.一样多6.如图1-2-3所示,AB=3AE,AC=2AE,AD=1.5AE,若把物体从斜面底部沿AB、
3、AC、AD三个斜面匀速拉到顶端A时(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图1-2-3A.沿着AB用的拉力最小,做功最多B.沿着AC用的拉力最小,做功最多C.沿着AD用的拉力最小,做功也最少D.沿着三个斜面用的拉
4、力不相等,做功一样多我综合我发展7.人用脚将足球踢出去时,人体内一部分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足球的_____________能.此时能的转化是通过_____________过程实现的.8.石块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把什么能量转化为什么能量?如果重力做了10J的功,上述能量各变化了多少?9.为把货物装上车厢,用长3m的木板作斜面.已知车厢高1m,货物重500N,若不计摩擦,须用推力F为多大?当人把货物推上汽车时,人对货物做的功为多少?参考答案1思路解析:先判断力F和重力G的力臂的变化,再结合杠杆原理和功的原理可得出答案.答案:C2思路解析:先判断力F和重力G的力臂的变化,再
5、结合杠杆原理可得出答案.答案:B3思路解析: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总的能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答案:A4思路解析: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的物体的势能和动能都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对外界做功,但不能说这个物体没有能.如果物体速度不为零,则物体具有动能,如果相对零势面有高度差,物体还具有势能.答案:BC5思路解析:根据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答案:D6思路解析:由力学知识可知,沿着三个斜面用的拉力不相等,再根据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三种情况下做功一样多.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
6、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答案:D7答案:化学动踢球8思路解析:石块自由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也就是动能越来越多,同时重力势能越来越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答案: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减少10J,动能增加10J9思路解析:由功的原理
7、Fl=Gh,代入数据计算可求出推力F;人对货物做的功等于货物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答案:推力F为166.67N人对货物做的功为500J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