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教学的途径

论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教学的途径

ID:31455117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论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教学的途径_第1页
论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教学的途径_第2页
论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教学的途径_第3页
论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教学的途径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教学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40-0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曾提出“学习的序列原则”,认为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应当遵循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序列和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序列。语文教师可借鉴加涅的理念,开展作文序列训练教学,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阅读为先导,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作文训练。初中语文作文训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进行序列教学有利于分散训练重点,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提高

2、作文水平。  一、编排训练内容4  教师应根据语文教材作文训练的要求,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编排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内容,使作文训练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训练的顺序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条训练主线是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七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记叙、描写类作文,主要训练学生的观察、想象、审题、立意、选材等能力。八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类作文,主要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谋篇布局等能力。九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类作文,主要训练学生的联想、分析、语言修饰、作文修改等能力。  二、设计教学步骤

3、  在对训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之后,教师还需要设计训练流程。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课内写作,而作文序列教学将作文基础积累、方法指导、写作、评论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需要具体安排课堂教学环节。下面,笔者以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记一件事”为例,设计作文教学具体步骤。  (一)理论指导  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是进行作文序列训练的基础,这个环节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创设情境后系统、清晰地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写作方法有大致的了解,掌握此类作文的写作要点。  在“记一件事”作文教学中,笔

4、者利用多媒体出示题目“暑假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并放映自己在假期旅游的图片、视频,向学生讲述自己在假期旅游的经历,创设出假期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假期欢乐的时光中,打开学生的思路。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暑假中最难忘的一件事。讨论结束后,笔者让学生知道“记一件事”应采用记叙文的体裁,并讲解如何进行记叙文的审题、立意、选材和谋篇布局,重点讲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二)美文揣摩  “读写结合”4的教学方式是进行作文序列训练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学生间接地获取写作经验。通过赏析优秀作文,学生能积累美词佳句,学习写作技巧,不断积累写作

5、素材。“读写结合”就是在作文课上展示写作范例,供学生参考揣摩,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教学方法。  在执教“记一件事”时,笔者选取《风筝》(鲁迅)这篇文章的第四段,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一段文字将故事发展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交代得十分清楚,并刻画出生活细节,写出了作者在事件中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这一段文字,能促进学生对记叙文六要素等写作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写作  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和美文揣摩后,学生对于记叙文写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时,教师应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

6、内完成作文。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监督和适当的指导,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在教学“记一件事”时,笔者要求学生在二十分钟内完成一篇小作文“暑假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提醒学生注意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以及技巧,在写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法,下课之后,笔者再给学生一个命题作文“经历是美丽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审题、立意和选材,作为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四)作文评改  作文评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作文评改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互相修改,最后教师再统一进行评改。也可以直接由教师进

7、行评改,评改之后再进行统一讲解。4  综上所述,作文序列训练教学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统训练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作文训练,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责编秦越霞)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