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阉割了的谏与诤

被阉割了的谏与诤

ID:31454254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0

被阉割了的谏与诤_第1页
被阉割了的谏与诤_第2页
被阉割了的谏与诤_第3页
被阉割了的谏与诤_第4页
被阉割了的谏与诤_第5页
资源描述:

《被阉割了的谏与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被阉割了的谏与诤  摘要:“百善孝为先”,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但是孝道不是一味地顺从父母长辈,在长辈出现错误,甚至是犯罪时,作为子女是否能够敢于指出呢?我们是否敢于诤谏呢?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来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道。  关键词:孝道;诤谏;反思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068-02  某副省级官员因贪腐犯罪而东窗事发。检查人员找到他的独生儿子协助调查案件。这位年轻人正在攻读古典文学硕士,他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孝子,因而对于父亲的犯罪,态度有些暧昧,调

2、查进行得有些艰难。关键时刻,办案人员很严肃地诘问他:“听说你是个大孝子,父亲出现犯罪苗头的时候,你不及时劝阻他。现在事情败露了,你又不主动揭发他。这种态度,称得上孝顺吗?”这位独生公子的回答颇让在场的人感到震惊。“他是父亲,我是儿子。中国人的传统孝道,是儿不嫌母丑,子不言父过。不要说我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即便是察觉到一些蛛丝马迹,也未必敢说三道四呀!”末了,他还文白夹杂地甩出一串感慨:“争者,孝也;隐者,亦孝也;儿女诤谏父母,何其难矣!”7  震惊之余,所有办案人员都陷入了沉思。这位独生公子虽未涉案,但对于父

3、亲的贪腐犯罪,其法律意识是淡薄的;其政治态度是错误的;尤其是植根于他内心的孝文化观念,是值得他本人和研究传统孝文化的人们深刻反思的。  一、在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中,的确有诤谏一说。不但有,在体系完备的孝文化理论中,“诤谏”说可以称得上是最耀眼的亮点之一  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两段文字。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

4、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1]  深究以上对话,说这是中国孝文化漫长历史上一次别开生面意义深远的对话,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曾子发问,虽然有意降低调门,却问得十分巧妙;孔子答疑,虽然有故唱高调之嫌,却答得十分到位。关于儿子对父亲的“无道”倡导“谏诤”,态度如此明朗,内容如此集中,提法如此尖锐,在诸子百家的煌煌著述中,也实为罕见。  曾子低调而又巧妙的发问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提问的角度是独到的。这次是“谏诤”,是儿

5、子“逆”着父亲去,角度比先前独到多了。  其次,提出的问题是犀利的。“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7这既是一个答案不言而喻根本无须回答的问题,更是许许多多做儿子的久压心头却不敢触及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那些不吐不快的“儿子”们向“父亲”们的一种挑战!  再次,提问的态度是温婉的。如此温婉虔诚,即使问题再刺耳,孔子也不能不耐着性子听下去了。  老师毕竟是老师。在如此尖锐的问题面前,孔子的回答是十分高调且十分到位的。  首先,回答问题的情感是充沛激越的。听了曾子的提问,孔子的情绪不免有些激动:“这是什么话呢?

6、这是什么话呢?”两个疑问句叠加,足见孔子对曾子提出的问题持坚决否定的态度。当结束自己慷慨激昂的解说之后,孔子没有忘记补充一句:“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他反复告诫自己的学生,“不管父亲是对是错,一味地听从父亲的命令,怎么能称得上孝子呢?”  其次,分析问题的逻辑是严隙合缝的,孔子由远及近,从帝王到平民,环环紧扣,层层推进,说明“父有争子”的必要性,逻辑严密地回答了曾子的质疑。  最后,解决问题的结论是斩钉截铁的。孔子的态度是明朗而坚决的:“归根结底一句话,碰上了不应当做的事情,当儿子的不可以不谏诤自己的父亲,当臣

7、下的不可以不谏诤自己的君王!”  应该这么说,“父有争子”的“谏诤”观,是传统孝文化中十分难得的民主性的精华,是封建时代父亲怎么做父亲儿子怎么当儿子的刚性标准,是古今中外“孝”理论的闪光点。它的提出,不但丰富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而且完善了中国传统孝文化。如果真正按照“父有争子”的“谏诤”7观协调父子关系,教化社会人伦,也许,中国封建社会就不必走那么漫长曲折的道路了,平等自由美好愿景早已在中华大地上得以实现了。  非常可惜,“父有争子”的“谏诤”观提出数千年以来,专横、暴戾、霸道、骄蛮的“父亲”出了一拨又一拨,大有连

8、绵不断的架势;而敢于直言、勇于谏诤的“儿子”,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都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倒是像“高觉新”式的俯首贴耳逆来顺受的窝囊废屡见不鲜。人们不禁要问,“父有争子”的“谏诤”说中的刚性精神为何如此软弱不堪?“父有争子”的“谏诤”说中耀眼的亮点为何如此光芒暗淡?  答案只有一个:“父有争子”的“谏诤”说,其核心内涵被无情地阉割了。  二、孔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