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50063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摘要】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这样的一个群体或个体,他们因为学习习惯、心里问题、家庭状况等原因,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缺乏自信心,有畏难情绪等,导致数学成绩滞后,严重影响班集体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真倒霉,抽到某某同学,他要是不在我班就好了。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怨恨!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跟我的团队进行了两年多的探索和研究,发现数学学困生有多种类型,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并
2、且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不管怎样,我们认为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激发学生的潜能,大多数的数学学困生是可以转化成功的。 一个班级,真正的数学学困生也就三五个,我们先锁定目标,通过调查问卷、谈话、测验、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到第一手材料,分析班级数学学困生的类型以及成因,把他们进行分类,记录在册,然后再根据学困生的共性和个体差异寻找相应的对策,达到转化的目的。 一、探明学困原因,培养良好习惯6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应注重不断纠正学困生学习数学
3、时不良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努力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书写工整,自觉验算、预习、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因为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未养成,时常犯数字抄错、计算算错、题目看错等低级错误,他们经常是“一点就通,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针对这种情况,可着力培养两个方面的习惯。 1.用心审题、解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困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看到题目,眼睛一瞟,不做思考就开始解答。对此,应要求他
4、们读题要像读课文一样,做到眼睛看着题目,轻声读题,同时用笔划出重点字词,标出相关数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下标记出要解答什么,写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等。在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等,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 2.用心计算的习惯 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用心计算的习惯,如计算120-120÷4,计算时画出先算的一步。让学生每天坚持10分钟的计算。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听算、视算训练。平时注重算法指导,教给一些快捷速算的
5、方法,让他们反复实践,总结规律,形成计算能力。让他们熟记常用数据,如25×4=100,25×8=200,125×8=1000等算式相乘的积记住这些数据无疑会提高计算速度。注意书写指导。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规范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数字、抄错数字”毛病的发生。 二、课堂关注,提高学习效率6 学生在课堂上不够专心,爱搞小动作,走神发呆等,关键的地方没听到或是一知半解,听课的效果就会差强人意,作业的时候就会模糊,长此以往,越积越多,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了,补起来也相对困
6、难了,渐渐地,数学学困生就越来越多。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量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出现“状况”的学生总是多加关注,发现情况及时提醒,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有时用眼神提醒,把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久一点他就会发觉,有时候突然停下来不说话,有时候在大家做练习的时候走到他身边提醒,个别学生还要在课后谈话,指出他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等,尽可能的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同伴互助,齐心协力同进步 相对老师而言,学生更愿意跟同龄人交流,所以学困生交给学生
7、互助学习,效果很显著。具体的做法,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强弱搭配要均匀,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时才能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此外学困生的同桌人选也要适合,课堂上走神有人提醒,作业修改有人检查指导,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加上一些奖励措施效果更佳,如做得好的小组加分或者物质奖励每人一颗糖,都很具有激励性。 四、家校配合,养成良好习惯 有好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笨,是属于非智力因素,他们缺乏自制能力,精神集中度持续时间短,久而久之,就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6。要
8、纠正这种行为,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光靠老师一己之力很难达到,必须要家长全力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比如某同学,上个学期语数英三科加起来刚及格,是最让人头疼的学困生,期末领报告册的时候,我见到了她妈妈,跟她谈话之后,我了解到造成这位同学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照顾,小孩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想一下子扭转过来得需要一段时间,好在现在妈妈回来照顾他了,而且有能力辅导他的数学,小孩也愿意听妈妈的话。了解情况之后我看到了希望,立即跟孩子的妈妈达成共识,在小学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