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990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小学化的实质就是学前教育没有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以小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孩子,把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做为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育模式显然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对策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启蒙教育,学前教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
2、研究的焦点。由于有些幼儿园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忽视了《纲要》的精髓实质,孩子们不但得不到优质的幼儿教育,还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应该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玩耍中获得知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游戏活动时间相对较少,玩具、材料、活动区设置不适应儿童的发展5 幼儿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但教师在组织过程中有随意延长生活、学习活动时间的现象,以致于占用了游戏活动时间。活动区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这一新理念已得到广大
3、幼教者的认同。但如何设置与划分活动区,投放什么玩具和材料?教师仍感到困惑,随意性较强,只凭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意愿认为要扩大幼儿的视野,培养现代化的儿童,就必须投放现代化的玩具和材料。设置了“麦当劳、宝龄球馆……”等活动区,并挖空心思使幼儿园上“档次”,设法让幼儿过上“小康”生活,玩具、材料的投放向电子化、电动化方向发展,多数投放的是模拟事物的形象仿真玩具,没有低结构玩具,摒弃了朴实的乡土材料。而且这些活动区玩具、材料的设置与投放又仅作为幼儿园的门面,为了取悦他人。幼儿则只能眼看手不动,只有等到“开放”时,才能过过瘾,这显然违背了孩子们的天性,违背了开设活
4、动区活动的初衷和教育价值。 2.教学形式与方法存在“小学化”倾向 在课程的实施中,由于对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内容、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学前期儿童的心理、生理及心智发展缺乏科学的认识。部分教师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脱节,陷入思维定势,沿着以前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教学。再者,又受小学“高起点”要求的限制,有的家长仍要求幼儿园以“读、写、算”教学为主,故此幼儿园在某种程度上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以上课为基本活动,教学方式仍以固定的课表安排为准。没有将游戏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基本形式,而把文化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目标,将拼音、汉字、数学
5、作为教育内容,接收所谓的“超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保教工作5 1.树立先进的办园理念 教育行为,理念为先。科学性的办园目标,是保教质量的有力保证。幼儿园要以《纲要》为准则、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轴线,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研为先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保教质量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本园实际,充分利用社区,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积极营造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2.坚持科学的教育方式 坚持在保教工作中以游
6、戏为基本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做人,在活动中健体,在探索中求知,在环境中审美”,注重区角活动和创造性游戏的开展。不开设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等强化训练活动,也不盲目迎合家长的要求,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每学年都根据计划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以“妈妈我爱您”、“我快乐,我成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为主题的幼儿教育活动;以“庆元旦迎新年”为主题的游园活动等等,各项活动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展现全面发展的和谐之美。 (二)努力创造适宜幼儿发展的育人环境
7、 1.创设充满童趣的生活、活动环境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与“环境”5对话。教师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教玩具、布置环境,创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与课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及内容丰富、材料充足的活动区,使幼儿在玩中求发展。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都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向幼儿传递信息、创设氛围或展示其活动成果;楼梯、走廊墙壁上,不仅可展示幼儿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2.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 幼儿园还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把自己融入环境之中,切实做到态度和蔼可亲,理解尊重幼儿,使幼儿处于被尊重、被
8、关爱、受鼓励的环境中,使优质的教育环境展示于社会,优质的保教质量取信于家长、幼儿。加强家长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