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有法,物尽其用

选择有法,物尽其用

ID:31447392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选择有法,物尽其用_第1页
选择有法,物尽其用_第2页
选择有法,物尽其用_第3页
选择有法,物尽其用_第4页
选择有法,物尽其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择有法,物尽其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选择有法,物尽其用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教材仅仅是“范例”,是可供人们解读的“文本”,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二度开发”“深加工”。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看法。  一、精准的提炼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哪些地方是需要提炼出来进行精读的,在课堂上,只教“有用的部分”,其他地方略过即可,也就是“长文短教”。  要做到精准的提炼,也就是“长文短教”,就要设计高质量的提问。G?波利亚说:“高质量的提问,才能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因此

2、,我们要认真设计课堂上的提问。  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一文,根据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课文哪几处写到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请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的三句话,读一读,这样就有了初步的感受。第二个是“这些都是地震时的姿势,课文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了地震的场面?找一找,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一出,学生立刻找到了描写地震的三句话,然后,从字词句到标点符号,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配以相关图片资料,大家都深深体会到了地震时情况的危急、场面的惨烈。就在孩子们为地震时那危险惨烈的

3、场面所震撼的时候,老师马上引导孩子回到第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谭老师是怎么做的?”5相机出示已经找出来的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这个时候,孩子们再去品读这些句子,感受就更加真实鲜明了。谭老师那舍己为人、关爱学生、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让学生铭记于心。  两个主要的问题,拎出了文章重点的六个句子。通过这六个句子的学习,就已经解决了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既然这样,那么课堂上重锤重敲这六句话就足够了。至于课文其他内容,根据六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他们自己完全可以读懂,老师不必画蛇添足。  二、合理的修改  既然

4、教材只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凭借,就说明它不是万能的,更不是绝对的不可撼动的。这里所指的修改,不是指发现教材的错误,而是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中对达成目标无用的或不合适的内容后,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修改。这种修改,其实是对教材的“深加工”,是对教材的尊重。  人教版语文教材上有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文章歌颂了人与人之间无疆的大爱,字里行间处处透着感动。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如水,却如源头之水般涌动着生命的力量。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情的宣泄,打动人心的就是那几处四两拨千斤的环境描写、外貌描写、

5、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正是这些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医者的尽心尽责、无私奉献,捐助者的无私之爱……5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的语句来谈体会,从而学习作者的写法,感悟人物的可贵之处。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能力目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应该是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可是,课后习题中,却有这样一道题目:“想象小钱和台湾青年日后相见,他们会说些什么?”这道题目虽然是对中心的进一步深刻体会,但在写作训练上却和文章毫无关系。这篇课文恰恰没有一处语言描写。就算放到现实中,恐怕流泪、

6、拥抱等神态动作的表达也要远多于语言表达吧?通过品读课文,我们也发现,这类题材的文章也不适合进行语言描写,对于真爱的表达,此时无声胜有声啊!强行指导语言描写最终只会让孩子去说假话、说空话。因此,在教学中,我建议把这道题目改成“想象小钱和台湾青年日后相见,会是怎样的情景?”这样一来,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环境、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将当时感人肺腑的情景真实再现,不仅达到了写作训练的目的,还将真情真爱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化了。  三、全面的使用  语文教材是编者心血的结晶,从第一页开始,无论是插图还是文字,都是可以为我所

7、用的。我们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细品教材,课题、内容、课后习题、注释、插图……所有呈现于纸张上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看一看、品一品,尝试去发现其价值、发挥其价值。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有一句话“漫卷诗书喜欲狂”,其中有个“卷”字,与其向孩子拼命解释古代书籍、纸张的特点,不如直接让孩子看插图,孩子一看插图,再联系影视作品中的情形,立刻就对古代的卷轴、书卷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种对插图的使用,远比过多的语言解释来得有效干脆。  再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一文时,

8、发现文中出现了多音字“帖”,当它读tiè时,学生组词“碑帖”5,可很多孩子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词典上的解释是“石刻、木刻法书的拓本或印本等,多做习字时临摹的范本”。这样的解释,学习过书法的孩子还能理解,可对书法不了解的孩子却觉得依然云里雾里的,课堂上临时又拿不出拓本来。怎么办呢?细心的老师一定早就发现,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练习后面有个内容是“学写毛笔字”,其中的插图有一些就是著名的碑帖的片段。当时,我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