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734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问题导学,实现对数学本质的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问题导学,实现对数学本质的学习 [摘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主要是围绕问题进行的。在教学中,核心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数学概念实质的理解、对数学思维水平的深化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 [关键词]问题概念思维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5-08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都是围绕着“核心问题”展开。“核心问题”能揭示数学概念本质、引发学生深度思维、蕴含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教师精心预设出来的,
2、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对数学本质的学习。 一、引导对比分析,揭示概念实质 英国著名数学家阿蒂亚曾说:“数学的目的,就是用简单而基本的词汇去尽可能多地解释世界。”数学概念是数学体系中最基础的词汇,要达到对数学概念实质性的理解,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中,当学生通过自学并展示了多种表示数对的方法之后,教师提出了本课的核心问题:“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4并引导学生对比求同,学生找出了三个共同点:1.都包含了两个数,一个是列数,另一个是行数;2.都有顺序,
3、列数在前,行数在后;3.都要找个符号来分隔。这就是数对的数学内涵的绝大部分。为了完善认知,教师又一次引导学生对比数学家的方法与我们的方法的不同点,“为什么要加一个括号,没有括号行不行?”进一步揭示了“数对是一个整体,表示列与行交叉的这个点的位置。”这就是数对概念的本质。 反思教学过程,可以发现,经过独立自学和小组互学,学生对一个数学概念会形成“相异构想”,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去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往往能帮助他们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与掌握。 二、创造认知冲突,深化数学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
4、为,数学认知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已有的数学知识自然吸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同化。另一种是必须调整与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学习,即顺应。认知冲突往往在学生以顺应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时产生,这时,学生感到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解释数学现象,旧有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刺激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第一次呈现的高,是一条从顶点向下至底边作的垂线,这个高与量身高、量树高、量房屋的高说法一致,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同化,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5、第二次呈现的高,教师先把三角形旋转一个角度,再提出问题:“这条从右顶点到左斜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高吗?为什么?”学生表示反对,认知冲突产生了,这时教师不能急于说出答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并将问题细化:“是哪条底边上的高呢?这条底边的高在哪里?”使学生渐渐摒弃现象,抓住数学本质。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中,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将高从形内发展到了边上,再发展到形外,期间不断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三角形的高吗?”4 反思教学过程,在学习三角形的高时,教师将问题“这是三角形的高吗?”在常式与变式中反复出现,使这个看
6、似简单的问题成了核心问题。它引领着学生观察不同的情况,变换不同的角度,从而发现共同的本质,完善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了思维的周密性、深刻性、灵活性。 三、注重整合延展,领悟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整体的观念和长程的视角,能看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历程,能看到数学内部的联系及数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能看到隐藏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背后的通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展示了多种图形,包括了三角形与各种四边形。第一次提问:“你能把这些图形分成三类吗?”学
7、生在分类时很自然地按边和角来分,这就引出了对几何图形的研究角度。第二次提问:“你能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吗?”这就引发了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的猜想。第三次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图形?可以怎么研究它们的特征呢?”引发了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操作验证。 反思教学过程,这些问题看上去并不直接指向“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是它们指向的是研究图形的通用性方法。尤其是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图形?”这不仅是本课的核心问题,也是认识几何图形这一类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呢?纵观小学“图形与几何”
8、4的学习,如果是认识图形,一定可以从不同的几何要素(点、线、面)观察,一定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数量、长度,面积,体积)去测量,一定可以从不同的关系(相等、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去思考。因此,这个班的学生是幸运的,第一次上图形认识的课,就抓住了研究图形的几何要素,掌握了研究图形的方法。如果持之以恒,还愁学生没有“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不能形成“几何素养”吗?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深刻理解与把握学科知识脉络、学科通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要能看到对学生当下与将来具有持续影响的数学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