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700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谈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就好像一声春雷,惊醒了以前接受式学习的每一位学生和教师.而创新教学,则应是从学生与教师两个角度而言的.从学生这一角度出发,教学应注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数学教学创新的目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小学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起始阶级.这就要求数学课堂的根本任务不但让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锐意进取、富于创新的品质.要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创设问题,激发创新途径 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他们的好奇心强,人人都不甘落后,创设问题势必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努力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 例如:我在教数学中相遇问题时,甲车和乙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5小时相遇.甲乙两城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教材只要求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即解法1:60×5+50×5=550(千米),解法2:(60+50)×45=550(千米).当教学任务完成后我及时提问,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
3、吗?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之后热闹起来,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假设甲车和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甲车每小时就少行了10千米,于是可得50×10+10×5=550.”有的说:“假设甲车和乙车都是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就多行了5个10千米,于是可得:60×10-5×10=550千米.”这时,我在肯定了同学们想的方法后,再提问:“这道题还有更好的解法吗?”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有新解法,假设甲车和乙车每小时都行50千米,而甲车多行的正好是50千米,刚好是1小时,就可得出解法:50×(10+1)=550千米.”这样的解法既简便又富有创新精神,学生在探索中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4、 二、要打破旧的常规,引导创新精神 由于旧习惯和范例的影响,在解题过程中,容易产生定势.教学时,教师应当及时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克服定势的负面影响,学会从相反的方向去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新的解题途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 例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了10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又行了3小时到达乙地,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一般解法:100÷2×3+100=150+100=250(千米);用归一法解:100÷2×(2+3)=50×5=250(千米);倍比法100×(2+3)÷2=500÷2=250(千米),学生都能正确地用以上三种方法解答.当教学任务完
5、成后,教师进行引导,问:“这道题还能有其他解法吗?”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学生开始了认真思考.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从相反的方法去归一,先求出每千米路程行多少小时,然后再求(2+3)小时中包含着多少个每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求出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3)÷(2÷100)=250千米.”4我及时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思考方法,并引导学生经常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样,学生解题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三、亲自动手操作,启开创新的方法 实践活动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并把实践和说理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
6、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可安排一次“长方体物体的包装”的实践活动,把两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几种包装方法?其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实践操作活动所需的物品,让学生思考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证明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紧接着教师再问“哪一种包装法比较节省包装物?”学生作出的回答,老师不要马上下结论,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一次动手试一试.这样,让学生在最大的活动的空间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从而得出最节省包装物的包装方法. 四、鼓励猜测,促进创新积极性 许多事实表明,科学家在提出新思想时往往不是先凭逻辑思维,而是靠直觉顿
7、悟.我们做教师应鼓励学生依据某一线索进行大胆猜想,即使学生的猜测不着边际,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采取独特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42×(□□-□)+□□□=600时,班中很多学生感到难以下手,试了很多次都不行,百思不得其解.可有个学生从容地站起来回答:“4老师,我猜加号后面的方框一定要写120,而括号里面的数可以有十个,但它的差一定要等于14才行,比如14-0、15-1、16-2至23-9的算式.”全班同学都埋头去验证,结果都是等于600.我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