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ID:31445767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0

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1页
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2页
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3页
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4页
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文章分析探讨创新人才的内涵和影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并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完善激励创新的考核评估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营造校园创新的环境与氛围。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04-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

2、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竞争,都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一、创新人才的内涵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能顺利地完成创新活动,并富有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素质与智能结构:  1.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第一,具有创新意识。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有强烈的“问题意识”8,有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献身的高尚精神和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第二,具有创新思维。必须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观念,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

3、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性”。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新颖性方面。第三,具有创新能力。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论,包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发明新成果。第四,具有健全的人格。要求创新主体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能够正确判断创新的价值、方向和水平,保证创新活动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2.创新人才的智能结构  第一,具有独

4、特的创新想象。科学发展和创造没有一项能离开丰富的想象。在科学发明中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确凿的数据,更需要创新想象,这种想象是一种形象化的思维过程,在大脑中构成创造物的图形,有时也要进行联想,即对观察和感知过的对象进行重新改造和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新的理论。第二,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即对事物的深刻的感知,这是以观察为基础的,并不断地在观察中进行联系起来的思考,通过比较其异同等,发现事物间的必然联系。第三,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只有良好的记忆力才能使创造者脑中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材料。有了大量的信息,才能在更大的时空内进行分析综合,才能产生创造的灵感,产生出丰富

5、的科学构想。8  二、影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  1.教育理念有待创新  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误区仍然存在,表现为课程内容设置单一,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同时,多数高校仍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学制、统一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操作模式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容易被忽视,个体的创造热情也极易被窒息,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精神。  2.课程结构和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校课程结构和设置还很不适应现代科技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如必修课太多,选修课太少;专业选择缺乏自由,不能因材施教,不利于发挥特长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基础课不够广泛和深入;课程的负担太重,使

6、大部分学生的精力只能应付规定的课程,没有时间思考和创新相关的问题。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的实践环节面临问题: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实习流于形式,走过场。由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师生大多关起门来做学问,这必然造成闭门造车的后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步入社会后也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4.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8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数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讲课方式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引导,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更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7、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使受教育者局限于书本、课堂,难以发展自己的个性与兴趣。培养出的学生在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方面比较差,更谈不上具有创新能力,这与新兴学科迅猛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极不相称。  5.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成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然而,从教育自身看,长期存在的价值取向上的迷失与方法论上的偏颇,缺乏对“培育创新”的追求,导致教师本身逐渐失去对创新的应有关注,创新意识日渐淡漠,创新能力也日渐弱化。从实际情况看,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师资,既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大的制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