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黑痣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研究

竹黑痣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研究

ID:31435568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竹黑痣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研究_第1页
竹黑痣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研究_第2页
竹黑痣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研究_第3页
竹黑痣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研究_第4页
竹黑痣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竹黑痣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竹黑痣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研究  摘要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江苏省南京市区及城郊紫金山、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南理工竹种园、浙江省林科院竹种园等地栽培竹种的竹黑痣病发生程度、危害竹种、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调查,并采集感病的竹叶作为样品分离病原菌。调查结果发现:竹黑痣病主要危害2个属11种竹子,即刚竹属10种、矢竹属1种。在刚竹属中,乌哺鸡竹和县红竹发病较重,尤其是黎子竹和刚竹发病最为严重;竹黑痣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竹林较密、环境阴湿、人工经营管理差的竹林竹黑痣病发病率明显较高。

2、病原菌的研究方法包括病组织分离、病原保湿培养、室内接种试验,得到4种菌。  关键词竹黑痣病;危害竹种;环境条件;病原菌  中图分类号S7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8-0087-03  竹黑痣病普遍存在于竹林之中,影响竹林生长。调查研究影响竹黑痣病的环境因素及在不同竹种上的病原多样性,是研究竹黑痣病的基础工作,是进行黑痣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多样性研究以及防治措施研究的必须工作,对竹林叶部病害的预测、防治有着重要意义。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江苏省南京市区及城郊

3、紫金山、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南理工竹种园、浙江省林科院竹种园等地栽培竹种的竹黑痣病发生程度、危害竹种、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调查,并采集感病的竹叶作为样品分离病原菌。7  1调查区概况及方法  1.1自然状况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北接江淮平原,东连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1°14″~32°37″,东经188°22″~119°14″。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最低气温11.6℃,全年积温(10℃以上)为4897℃,极端最高温43℃,极端最低温-14℃。日最高气

4、温≥35℃的高温天气,集中于6月至9月中旬,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较多。日最大降水量198.5mm,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大月均相对湿度为81%,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3%,年内变化6月、7月大,4月、5月、8月、9月小。年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27.8m/s,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全年无霜期达200~300d。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属于下蜀系黄壤。  1.2调查方法  1.2.1调查时间与地点。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江苏南京城郊紫金山、南京林业大学

5、竹种园、南京理工大学竹种园以及浙江省杭州林科院竹种园等地栽培竹种的竹黑痣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以南理工竹种园为主要调查地点。  1.2.27调查方法。路线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在路线调查的基础上,对发生比较严重的病害种类,则设立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选择3块标准地,对角线5点采样,每月定期调查观测,并分别从上、中、下、东、西、南、北各方位采叶,每株采叶10~12片。记录病害的寄主、发生情况(感病率、病情指数)及其与生态环境(气候及气象条件、竹种、林分、立地以及营林措施等)的关系等,现场拍照并采集病害

6、标本用于分离鉴定(方中达,1998;吴云,2007)。  感病率和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感病率(%)=×100  病情指数=×100  竹黑痣病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1.2.3病害发生程度评估。将标准地内所调查的植株的发病状况,按以下标准进行评估:轻(+):有病害发生,但并不严重;中(++):病害发生较严重;重(+++):病害发生十分严重或竹林衰败。  1.3竹黑痣病病原的研究  1.3.1病斑的组织分离。从病枝上采集具典型症状的竹黑痣病叶片,切去病斑边缘的小块病组织(约0.2cm),用

7、0.1%升汞进行表面消毒15s,然后用无菌水洗涤3次,接入PDA培养基平板,平均每个培养皿内接入3块病块组织置于25℃恒温箱培养,待菌落长满培养皿的3/4后用灭菌打孔器(直径6mm)打取菌落边缘进行纯化。  计算所得菌株的分离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分离率(%)=×100  1.3.2竹黑痣病的保湿培养。选取从病枝上采集的竹黑痣病叶片,用酒精擦拭表面后,将其置于无菌的培养皿内保湿在25℃培养箱中培养,3d后观察。  1.3.3室内接种试验。采集新鲜健康竹叶,用酒精擦拭表面,置于无菌的培养皿内,喷洒

8、孢子悬浮液于叶片上,将其置于25℃7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发病情况。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竹黑痣病症状观察  病害发生的特点是发病初期观察竹叶表面出现圆形或者纺锤形的黄红色斑点(图1A)。第2年4―5月在病斑上看到有些小黑点产生,为病菌子座。病斑外缘一圈仍为黄红色(图1B)。随着病害的发展,竹叶表面小斑点连串在一起成为椭圆形较大的病斑(图1C)。被害竹类植株病情严重时,病叶变为褐色,然后枯死(图1D)。在调查中发现,当竹林处于林分郁闭度大、阴湿的环境条件下时,再加以对竹林的管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