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351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平坝区石漠化治理对策及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平坝区石漠化治理对策及建议 摘要:对安顺市平坝区石漠化现状、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对策;建议 1石漠化土地现状 平坝区石漠化监测面积为62081.7hm2,其中石漠化土地26684.5hm2,其中轻度石漠化土地达3371.0hm2;中度石漠化土地达17885.7hm2;重度石漠化土地达3644.2hm2;极重度石漠化土地达1783.6hm2,四者占石漠化土地比重分别为12.63%、67.03%、13.66%、6.68%。平坝区石漠化正向演变与逆向演变并存,一边退耕还林,一边毁林开垦;一边退耕还草,一
2、边过度放牧;一边石漠化治理,一边又继续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轻度石漠化、极重度石漠化面积仍在增加,开展石漠化专项治理工作,减轻水土流失已迫在眉睫。 2典型区域石漠化状况恶化原因分析4 (1)部分石山植被受森林火灾危害,林地覆盖率明显降低,在久雨或暴雨侵蚀下,土壤大量流失,致使基岩大面积裸露,形成石漠化。(2)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中,往往只从部门、地方的短期行为和经济利益出发,对区域植被的恢复和生态重建认识不够,掠夺性开发土地,加剧了土地石漠化。(3)岩溶地区部分区域人口多、耕地少,生活压力迫使人类活动向山地转移,坡耕地所占比例较大,且烧山耕种活动明显
3、。(4)经济贫困,科技文化落后,群众迫于生活压力,毁林开荒、陡坡种植,造成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和严重。反过来,这又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陷入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石漠化治理难以实施。(5)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3.1治理的对策 3.1.1封山育林。对石漠化山地内有乔木树种或灌木树种分布,有望培育成乔木型、乔灌型或灌木型植被类型的林地,以及不适于人工造林的高山、陡坡、基岩裸露度大于60%的林地。 3.1.2人工造林。①人工造林条件:石漠化山地内基岩裸露度小于70%,土壤厚度不小于40cm,适宜
4、造林或改造的林地。②造林措施: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选取适应性强、生长较快的优良乡土树种。最大限度地利用造林地现有植被,禁止砍山、全面炼山等措施毁坏原有植被,见缝插针、局部整地,应用容器苗造林、抗旱保水剂等提高造林成活率。 3.1.3护林队伍建设。建设护林队伍是石漠化地区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石漠化地区不仅要植树造林,而且要养林、护林。护林队伍的职责不仅是防止乱砍乱伐等破坏林地的行为,而且要严防火灾。 3.1.4农村能源设施建设。石漠化地区要大力发展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以及小水电的建设。减少农民对林地植被的依赖。 3.1.5循环生态经济产业
5、工程建设。在人均耕地少、生态条件较为恶劣的乡村,以一个自然村为单位,以集体+个人的形式种一片果、建一个场、修一座沼气池,发挥最大化的生态经济效益。4 3.1.6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统筹规划治理。根据小流域的特点和水土流失的规律,实行山、水、林、田、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以改善“三生”(生活、生产、生态)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从而实现“三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山上到山下、从坡面到沟谷,合理布局多项措施,使之形成多目标、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治体系。 3.2治理建议 3.2.1突出重
6、点。当前重点应立足保护好岩溶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下大力气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尽快开展抢救性的治理工程。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岩溶地区非石漠化土地的开发管理,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 3.2.2多管齐下。一是国家继续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工程并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成效。二是国土、林业、农业、水利、扶贫等部门共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三是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四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
7、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3.2.3狠抓落实。切实加强石漠化监测与治理的组织与领导,区政府成立石漠化监测与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将石漠化治理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搞好全县石漠化的治理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4 3.2.4严格执法。一是坚决查处乱挖、乱垦、乱采等破坏森林植被的违法案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二是推行禁垦、禁牧、禁樵措施,制止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三是对须治理而不治理的农村责任山、承包地实行依法限期治理。 参考文献 1王德炉,朱守谦,黄宝龙.
8、喀斯特石漠化内在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3) 2聂朝俊,潘康,谢家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