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ID:31432595

大小:11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_第1页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_第2页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_第3页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_第4页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摘要: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之”的词形、“之”的用法、“之”相关用法/词性间的关系,结合王力《古代汉语》文选(一、二)语料,对“之”的词性、用法进行分析,并统计“之”在文选中出现的次数和所占比例,根据数据探讨“之”的词性、用法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之”的语法化进程,以期为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之词性用法语法化  引言  上古汉语指周朝时期的汉语,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跨越700多年。“之”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之,出。象草彻,枝茎渐益

2、大,有所之也,一者地也”。因此可得出“之”的本义是表示“到……去,往”之义。古汉语中,“之”作为用得最多、最复杂、使用最广的虚词,对“之”字的用法研究是很必要的。同样作为实词的“之”在古汉语中的用例也是相当之多。王力先生所指的介词,实际上就是助词;郭锡良认为代词“之”表示泛指,泛指代词“之”进一步虚化,变成了连词,指代作用虚化,只起到连接定中关系的作用。本文以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中划分词类的标准为基准,对王力《古代汉语》文选(一、二)所有有关“之”的用法进行划分。  一、“之”的词性  对“之”

3、9的用法不同学者的看法是不同的,由于学者对词类的划分标准不同,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现对“之”在文选中出现的个数统计如下:  (一)动词“之”  李佐丰将动词“之”归到了具体动词中的“及物运动动词”一类,这类动词主要表示到某处或经过某处,通常只带处所宾语,不带或很少带处所补语。  “之”用做动词表示“到…去,往”之义。在《文选》中共出现5次,例如:  (1)“庄辛去之赵。”(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  (2)“王见之,曰:“牛何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以上两个例子均是由“之”的本义引申而来

4、的用法。例(1)中的“之”用在表示国家的专有名词“赵”(赵国)前,或者用在方位名词前,在句中充当谓语,表现形式为“人称代词+之+方位或地点名词”。例(2)中的“之”虽然在句中充当谓语,但例句中的“之”也作代词,为宾语前置的标记,这时疑问代词置于“之”前,省略宾语。  (二)代词“之”  代词是一种特殊的实词,是封闭的词类。与其他实词相比,一方面比一般实词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另一方面在指称现实世界中的事体或属性时,又常是间接的。  李佐丰指出,指称代词是有称代、指示作用的体词性代词,从指称内容上看可以

5、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人称代词和无定代词通常可以指代人、物等事体,他称代词、指示代词则既可以指代事体,又可以指代事实。9  “之”在做人称代词的时候可以指代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之”在做指示代词的时候可以近指、远指、泛指。《文选》中,“之”代词用法的用例共有477例。  1.人称代词“之”  “之”指代第一人称时:  (5)“君将何以教之?”(楚辞?卜居)  (6)“动做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韩非子?五蠹)  例(5)的“之”为第一人称代词,指我,“何以”又为“以何”。例(6)中“之”实

6、为第三人称代词,但在此处活用为自称代词,指代自己,是一种较特殊的现象。  “之”指代第二人称时:  (7)“莫之继也。”(左传?晋灵公不君)  此处的“之”指称你,指赵盾。  “之”指代第三人称时:  (8)“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墨子?非攻)  例(8)中的“之”是复数,为第三人称代词,指它们。  2.指示代词“之”  “之”做指示代词充当定语时,可近指或远指。  (9)“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上例的“之”作指示代词,指学过的东西。  (10)“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7、例(10)的“之”指“那”。“之”在称代事实时,常有指示作用。9  “之”泛指时,不能找到一个确切的对象,但的确是指示代词。例如:  (11)“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  例(11)的“之”在句中做指示代词,由于没有确切的对象,泛指女子。  这里出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之”兼用做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在句中做的是兼语成分,例如:  (12)“不入,则子继之。”(同上)  例(12)中的“之”字均为指示代词兼用人称代词,指士季。  “之”还介于谓词性疑问代词的中间,如“奈之何”、“

8、若之何”、“如之何”。“奈之何”、“若之何”、“如之何”中的“之”大都虚化,“奈之何”中的“之”有时仍有指代作用。  (三)助词“之”①  助词是有定性作用的虚词,能改变或确定词语、句子的性质。根据在句子中的不同作用,助词可以区分为语气词、决断词、被动词和结构助词。助词“之”共出现793个。  1.语气助词  语气词是可以表明全句疑问、祈使、感叹语气的助词,常用于句末、句首。例如:  (1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例(13)的“之”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