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灾因链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探讨

基于灾因链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探讨

ID:31431576

大小:11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基于灾因链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探讨_第1页
基于灾因链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探讨_第2页
基于灾因链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探讨_第3页
基于灾因链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探讨_第4页
基于灾因链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灾因链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灾因链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探讨  摘要灾害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往往会形成一种因素链,以串联或并联方式作用于承灾体,当其综合作用力超出承灾体稳定性阈值时就会发生灾害。因此,应从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的灾因链入手,采取危机管理、风险管理、GCSP管理、法制化管理、系统化管理等措施,将林业生物灾害降低到可控范围。  关键词灾因链;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9-0192-02  2012年张国庆在《生物灾害学》和《灾害学概论》中,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灾因链理论与防灾减灾原理。张国庆将

2、致灾因子可以概括为“致灾五因子”,即自然致灾因子、为人为致灾因子、地理空间域、时间域、承灾体系统稳定性。防灾减灾原理,在宏观上在于灾害的预防和尽可能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微观上则是从“致灾五因子”入手,采取各项措施,将灾害降到最低[1-12]。  1灾害的成因与灾因链  灾害的形成是自然变异与人为影响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致灾因素主要有天体、地质、地理及生物等原因;人为因素主要有社会政治因素、生产管理失当等,可以归纳为社会原因、生产原因、过失原因、防灾减灾措施失当等原因。灾因链(DisasterCauses9Chain),是指灾害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3、结果。这些因素往往会形成一种因素链,以串联或并联方式作用于承灾体,当其综合作用力超出承灾体稳定性阈值时,灾害就会发生。从图论的角度看,灾害管理,尤其是灾害预防与救援,就是对其中关键灾因实行控制,打断灾因链[8-14]。  2灾害的过程  从物理过程看,灾害形成的过程,就是能量异常积聚,当积聚的能量超过承灾体系统稳定性阈值时,承灾体稳定性就被破坏,从而形成灾害。例如,当某种昆虫在某地急剧增长,危害农作物,突破经济允许阈值,使农作物遭受重大损失,形成重大虫灾。该过程可以近似表示为:  D=v-■f(N,A,T)dNdAdT(1)  式(1)中,N为自然致灾因子,A为人为致灾因子,

4、S为地理空间域,T为时间域,v为承灾体系统稳定性阈值。D>0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灾害不会发生。D=0时,系统处于平衡临界点,灾害随时可能发生。D<0时,系统平衡被打破,灾害已经发生。式(1)可以简化为:  D=f[g(N,A,T),h(S,T),v](2)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致灾因子、人为致灾因子作用于承灾体,当累积作用强度超过v时,就发生灾害。该过程除了与自然致灾因子、人为致灾因子的作用强度直接相关外,还与T的长短、S和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相关。9  致灾因子的致灾作用作用于承灾体时间越长,其致灾强度累积就越多,灾害发生的几率就越大,灾害强度也越大。不同的地理位置,致灾因子

5、不同,致灾因子的作用强度也不同,灾害的种类、强度也不同。承灾体系统稳定性高,其抗灾能力就越强,对较小的致灾作用或间歇性的致灾作用,承灾体能够自我修复。当致灾作用强度超过其自我修复力时,相对于抗灾能力弱的承灾体来说,抗灾能力强的承灾体发生灾害的时间要晚,灾害发生频率低,危害程度小。自然致灾因子、人为致灾因子、地理空间域、时间域、承灾体系统稳定性因此合称为“致灾五因子”。  在“致灾五因子”中,自然致灾因子、人为致灾因子是主动性的致灾因子,在灾害过程中,占主动地位,是动态的、非线性的,通常狭义的致灾因子指的就是这2个因子。地理空间域、时间域、承灾体系统稳定性是被动性致灾因子,对于

6、某一个特定区域、时间段和承灾体,相对于自然致灾因子和人为致灾因子来说,是静态的、线性的。灾害的损失(灾害危害程度)可以表示为:  L=f(D)  根据以上公式,显然,灾害损失D的大小明显受N、A、S、T和v影响。  3灾害的控制9  研究探索自然致灾因子的致灾机理,根据其致灾作用机理,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及时消除恐怖、暴力等危害社会的危险因素;科学安排生产,加强管理,杜绝管理、技术决策失误等酿成安全事故;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减少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危害。重点工程建设、危险性物质贮藏地、城镇建设等尽量避免灾害高发区,以免灾害发生时造成重大损失。减少致灾

7、因子致灾作用时间或作用强度,延缓灾害发生,降低灾害发生频率,减轻灾害危害强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承灾体系统稳定性,提高承灾体对致灾作用的修复力,增强其抗灾能力。  4灾因管理  4.1灾因链  如果把灾因、承灾体用点表示,灾因之间、灾因与承载体之间关联用边表示,灾因链则可以用图表示。设承灾体为O,灾因为vi,灾因之间关联的边为ei,j,灾因与承灾体之间关联的边为eoi,i,j=1,2,…,n,i≠j,如图1所示。  ei,j与eoi可以表示为:  eij=  eoi=  显然,eij≠eji,也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