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ID:3143041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分析_第1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分析_第2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分析_第3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着重从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土地的影响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两方面分析,客观地讲述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好处和弊端,以供参考。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影响问题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北方克服干旱制约,发展循环农业最有效的方式。作为农业部“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一项技术之一,它与传统耕作是完全相反的一种耕作模式,对传统耕作制度是一种挑战,也注定了它推广的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以下根据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保护性耕作带来的影响。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土地的影响  1.保护性耕作让土地休养生息。我

2、省是全国发展机械化较早,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机械耕作活动常年在土地上反复多次作业,连续不断的对耕作土壤压实,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耕作土壤质量普遍差,耕地地力下降严重,表现为土壤板结,耕层厚度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养分转化效率低等。农业机械化不科学合理的耕作带来的结果就是“死土”4加厚,土壤耕层变浅,调水调肥能力明显减弱,削弱了作物抗旱、抗涝能力。实施保护性耕作最基本的技术就是用大农机进行深松整地,利用机械化深松技术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强了土壤对降水吸收速度和蓄纳能力,减少作物病虫害;用免耕播种、少耕技术,减少了对土壤层的破坏,间接

3、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了化肥用量;利用秸秆覆盖还田技术使大量秸秆自然腐烂还田,直接增加有机质。与传统种植比较,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普遍松软,蚯蚓数量增加,传统翻耕地没有蚯蚓,蚯蚓数量多少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标志。蚯蚓的增加说明耕地土壤含水量高、有机质增加、地力增强。保护性耕作为土地的休养生息创造了条件。  2.保护性耕作让秸秆回归了土地。以往秋收后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是秸秆焚烧,春播前再将秸秆残茬用旋耕机粉碎。旋耕土地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养分流失;秸秆焚烧导致秸秆中的有机物约有60%~95%被焚烧,秸秆还田量极少,有资料表明,秸秆焚

4、烧造成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8%下降到3%以下,耕层有机质以年均1‰的速度下降;秸秆焚烧还污染环境,致使雾霾天气频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解决秸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采用了秸秆还田覆盖技术,秸秆腐烂还田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增加了土壤肥力,实践证明,秸秆还田覆盖一年的土地,20厘米土层内有机质增加了0.045%,比传统耕作提高0.14%,连续实施三年以上的土地,有机质开始富集,腐叶效应开始出现,化肥的使用量减少;秸秆还田覆盖避免了焚烧秸秆,还减少了因此而导致的大气污染,对抑制雾霾产生积极作用。另外,土地只要保

5、持30%的秸秆覆盖,既有很强的减少土壤风蚀能力,风蚀减少程度可达到70-80%。保护性耕作技术真正做到了让秸秆回归土地。  3.保护性耕作建立了源源不断的土壤水库。传统耕作制度越来越追求精耕细作,种地要起垄,要三铲三趟,而垄作容易使土壤水分散失,垄台易被风蚀;收割后地表秸秆等有机物被清理后,土地完全处于裸露状态,易造成水土流失。现代化机械作业次数的增加,使土4壤裸露表面,土壤中水分和营养成分蒸发、流失加快。有测定数据显示,在有暴雨的年份,传统耕作土壤流失量为73.65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风蚀和水蚀,大量肥沃的表土被带走,风蚀和

6、水蚀是北方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源无不与传统的耕作制度密切相关。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利于雨水下渗,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对土地实行免耕或少耕,减少耕作次数,减轻了对土壤层的破坏;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了水分蒸发、减缓地表水流速。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防止水土流失效果,使土壤抗风蚀和雨水冲刷能力增强,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可使地下水的动态平衡逐渐恢复,有效减缓旱情,对保护性耕作监测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降水利用率17%―20%,减少地表径流量50%―60%,被形象的称为“土

7、壤水库工程”。  二、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播种质量不易保证。保护性耕作不翻耕土壤,由于机具多次进地反复挤压土壤,导致耕层变硬,地表不平整,免耕播种机播种会出现播深不一致、种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相比较传统翻耕播种量要求更大;前茬作物的秸秆覆盖量过大致使播种机通过困难,种子被搁在秸秆中不能深入土壤里,影响出苗质量。  2.秸秆覆盖量大降低地表温度。秸秆还田量过多是造成保护性耕作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要求有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前茬作物的秸秆100%还田,土壤覆盖秸秆过多会降低地温2~3

8、℃,直接导致作物播种期推迟,出苗期延缓,影响作物早期生长,降低产量。4  3.杂草控制困难。保护性耕作地块土壤墒情好,杂草出苗比传统翻耕地出苗早、草量多、生长旺盛,保护性耕作对于草害的控制主要使用配套机具施用化学除草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