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2963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浅谈创新管理质量检验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创新管理质量检验机构 【摘要】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是整个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质量检验手段。而质检机构的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以往质检机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设置,发展依靠政府的强制力与政策支持,到现在逐步走向市场化,参与市场竞争,需要有很多较之以往不同的创新思路,尤其是在基层检验机构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笔者作为基层质检机构工作的一员,以某市质检院管理模式为例,希望能探索出一些有利于质检事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2、】质检创新基层 质监局质量检验机构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支相对比较年轻的队伍。从以前具备独立法人的一个区县级质量检验所,发展到以3-4个区县级片区质检中心,最后合并为整个直辖市的质检院。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发生了从人员、设备、环境、体制等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而这个变化,是最近10年来的在市场经济作用的推动下快速而巨大的裂变。从质检所开始,检验人员少,专业水平低,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几乎没有,甚至专科生也几乎都是与检验专业不相关的。从事近20大类食品检验,检验设备资产值却不到50万,只具备一些常规的质量检验项目的能
3、力,完全不具备食品安全检测的能力。直到成立检测研究院,新的技术机构坚持“科技强检、人才兴检”5的发展战略,对设备的投入、人才能力的培养、体制运转的适应性改革、项目能力建设上,虽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与市场发展需要不适应,“等、靠、要”思想、“官检”作风普遍存在,依赖行政权力,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市场开拓意识。二是人才建设队伍建设步伐缓慢,跟不上市场化的需求。一线人员整体专业素质较低,人员老龄化情况明显,专业技术人员断层,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留不住人才,缺乏工作
4、积极性等,严重抑制了技术创新和发展活力。三是基础设施和装备老化落后,规模较小,仍然存在散乱情况。检测设备精度和性能需要更新、检测环境达不到规范要求等。四是质检系统行政综合管理系统落后,重执法轻技术,对专业标准、相关法规的理解不充分,忽视宣贯和培训。同时,整个系统运转环节易脱节,技术与执法不能闭环配合,导致监管和技术的漏洞,存在事后补救的情况。 质检机构不断进行资源整合,解决了技术机构小、散、乱的情况,整合实验室人力物力资源,统筹规划,布局更为合理。但在合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过多的前车之鉴,加之人才断层的情况普遍
5、存在,导致在整个系统运转初期较为困难,管理层断带,管理体系设置不合理。同时因为经济利益导向,旧体制遗留的人事等问题,很多有利于实验室布局的改革措施不能很好实施,整个系统不能完全形成合力,存在内部在市场化的前景下手忙脚乱互相争抢业务的情况,导致市场拓展缺口的存在。5 质检机构国内市场不断开放,国内发展面临着国外成熟的外资机构的竞争,如SGS、BV等,其具有先进的管理水平、成熟的营销模式、一流的技术水平,丰富的检验市场资源,抢占中国市场将是非常重要的竞争对手。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事分开、企事分开的模式,服务企业的概念
6、,诚信体系建设的趋势,形成了指令性任务的不断减少,从重量到重质,提升监管有效性为目的,各省市机构之间也形成了抢占开放市场的互相竞争的局面。 同时,产业发展的迅猛,新技术、新型材料、新型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人民质量意识的提升,也对质检机构的检验能力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检验的工作量、技术的专业性和创新性、检验时限的效率性,都将需要一个全面的提升。 在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下,技术机构应积极创新管理内部机构,最终形成合力,以提升自身能力,抢占市场。 (1)实现合理布局,以市场划分和专业划分相结合的模型,统一调配管理,注重
7、联合与合作。目前,在资源、市场、投入有限的前提下,形成“大质检”的概念,全面分析各分院产业情况,进行资源整合,优劣补充。省级层面形成以科研为重点的龙头实验室,地市级以特色实验室,以联合、组合方式,形成综合性检测联盟。地市级应分析各自区域内的产业特色,围绕现有检测能力和服务对象,保留优势项目,对于检测能力不足、经济效益低的项目进行转移性布局,可交由其他具有相似产业为主导的实验室完成。同时在产业布局时抓住重点,放开一片的方式,涉及民生及生命安全、国际民生的重要项目重点抓,逐步形成省级科技创新的重点监测中心,分院各自形
8、成专而精的基础检验机构,各中心与分院间强强联合的模式。5 (2)加强人员能力的建设,避免技术和管理断层。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能力的建设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培养,二是激励制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因充分考虑机构发展的需要,分层分类培养,技术与管理结合。完善激励制度,打破“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机制,完善分配机制,多劳多得,留住人才。 (3)加强内部质量管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