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9516
大小:2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单元 第38课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习题 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知识管理】知识点1郑和下西洋原因:明朝前期,经济逐步繁荣,国力日益强盛;明成祖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派出使西洋。过程:从年到年,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沿岸。影响:郑和航海的时间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开辟新航路早,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
2、的经济文化交流。知识点2抗倭斗争倭患由来:明太祖实行,限制海外贸易。日本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走私贸易,也时常抢劫财物,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戚继光抗倭:年间,戚继光训练成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抗倭军队,人称“”。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等地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的倭寇。此后,戚继光调任、广东,与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明代海防:为抵御倭寇,加强海上安全,明代还绘制了沿海地形图,确定了明朝政府的海防范围,其中,东南沿海的、等岛屿都已包括在内。【基础过关】知识点1郑和下西洋1.郑和率领的船队,就其性质
3、而言,并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他七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B.换取海外的奇珍C.开拓海外贸易D.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2.派郑和出使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仁宗3.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艘命名为“凤凰号”的帆船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他们最远可到达()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红海和地中海一带C.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D.地中海和欧洲一带4.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现在的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下列哪项功绩()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C.
4、祖国统一,丰功伟绩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知识点2抗倭斗争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6.“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
5、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绩。拔剑光寒倭寇胆”词中赞扬的英雄人物是()A.郑和B.岳飞C.文天祥D.戚继光7.“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A.平息了东南沿海倭寇B.打退了沙俄侵略军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D.统一了女真各部【能力提升】8.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城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
6、郑和下两洋9.下列对外关系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
7、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哪里?(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初筑海上16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取得了一些成效。至明朝中期,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材料二: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
8、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