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

ID:10175374

大小:5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6-12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_第1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_第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_第3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_第4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收集、整理、展示历史资料和阅读、角色换位、探究等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远航取得成功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问题导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课

2、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长期以来,中国不仅通过陆路,也通过海洋与城外世界有很多交往。明朝的中国在与海外世界的联系中,既有积极的外交活动,又有倭寇侵扰之患。明朝时如何开展海上活动的?又是怎么抵御倭寇的呢?二、讲授新课一、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经济逐步繁荣,国力日益强盛。明成祖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决定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出身于云南一个回回家庭,祖父和父亲曾从海道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他从小就对夕阳的情况有所了解,对海外世界充满了向往与好奇。正和少年时入宫做了宦官,后投靠朱棣,由于机

3、智勇敢,深受信任,朱棣登基后被赐郑姓。1.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2.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过西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洪海沿岸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庞大,第一次下西洋时的船队有船只208只,船员来自各行各业,共27800多人。郑和船队最大的宝船长达44丈,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建造过的最大的木质帆船。郑和穿戴带着罗盘针、航海图,应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3.郑和下西洋的作用:(1)郑和航海的时间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每周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郑和下西洋期间,亚非也多次派遣使者来到中国。郑和下西洋,

4、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博闻]“西洋”一词大约出现在五代时期,所知的地理范围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在明朝,西洋包括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海域及其沿岸地区。到清代后期,西洋则泛指欧美国家。早在郑和出使西洋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就漂洋过海,到西洋谋生。今斯里兰卡的国立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块“郑和碑”,碑文记载着1409年郑和远航到斯里兰卡,相当低佛教寺庙布施香礼的一段历史。今天,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能找到与郑和有关的遗迹,如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市、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三宝山、泰国的郑和塔、非洲索马里的郑和屯等。[善思]仔细观察《郑和下西

5、洋航线图》,说说郑和船队经过了几大洲几大洋。亚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有学者对航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郑和重要航线有56条,航线总长15000英里。二、抗倭斗争1.明朝初年实行海禁的原因:明太祖为了抵御海上各种敌对势力对明朝统治的威胁,实行海禁,限制海外莫阿姨,但私人海上贸易禁而不绝,日本等周

6、边国家是主要贸易对象。2.倭寇的组成:由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的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走私贸易,也时常抢劫财物,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明朝中期,正式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海上贸易空前发展的时代。明政府依然对私人海上贸易进行限制,加之海防废弛,倭寇与中国沿海商人、海盗勾结,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更加猖獗。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武装对抗明军,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时称“倭患”。戚继光,抗倭民族英雄,山东邓州(今蓬莱)人,年强势就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在抗倭斗争中,他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12人为一队

7、,配以长短兵器,因敌因敌变换队形,灵活作战。3.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地九战九捷,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此后,戚继光调任福建、广东,与另一名抗倭名将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博闻]俞大猷(1504-1580),福建晋江人,自幼研习兵书,精通武艺。他英勇善战,谋略过人,增多次与戚继光联合作战,率领“俞家军”在抗倭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时人将俞大猷和戚继光并成为“俞龙戚虎”。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